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从反腐高度狠治吃空饷乱象

www.fjnet.cn?2013-05-30 08:31? 汤嘉琛?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希望所谓的“严肃处理”,并非是一句糊弄舆论的表态,而是真正能够深入调查整个链条上的违规违纪真相,对涉嫌贪腐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惩治。

据媒体报道,河南叶县水利局河道管理所所长利用职务之便,让还在上学的儿子“吃空饷”长达6年。该所长之子从15岁起在河道管理所领取工资,每月1200多元。经查,在这个只有69名职工的单位,未满18岁却有事业编制的职工有10人,这些人多数都是所长的亲友。目前,叶县有关部门已对此展开调查。

各种形式的“吃空饷”事件,已成为基层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一大乱象。仅四川、重庆、湖南等7省市,去年就曾清理出7万多名“吃空饷”的人。但从以往案例来看,有关部门对这些“蛀虫”的处理偏轻,一般只是通报批评、清退相关人员追缴“空饷”。惩治力度不够,是“吃空饷”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想有效遏住“吃空饷”的歪风,需要将“吃空饷”乱象上升到反腐高度加以治理。一方面,“吃空饷”导致财政资金损失,无论是“在岗不在编”还是“冒名吃空饷”,其实质都是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共财产。惩治这种明显具有腐败性质的行为,不能止于“止损”,而应该从严从重治理。

另一方面,“蛀虫”们能持续多年“吃空饷”,背后一般都存在违规的权力运作。在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从报名资格审核到公开招考,再到定岗定编和财政经费划拨,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区区一个河道管理所所长,能让众多亲友一路绿灯地获得编制并坐吃多年“空饷”,这其中是否涉嫌违纪违规,需要详查。

“吃空饷”行为不仅蚕食公共财政资金,还严重损伤社会公平,如果对“吃空饷”乱象的治理仍像以往那样隔靴搔痒,势必难以起到惩前毖后的效果。从反腐高度狠治“吃空饷”乱象,最基本的要求是将问责上升到法律层面,不仅严肃处理当事人,还应顺藤摸瓜追究其他渎职者的责任。

与其他反腐工作一样,治理“吃空饷”乱象,还应从人事制度和财务制度两方面构建完善的预防体系。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不透明,给招考环节的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在推行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尽快堵住这个漏洞;与此同时,“吃空饷”事件频发,还因一些单位的财务制度存在明显疏漏,防范“吃空饷”事件的发生,需要建立更加规范和透明的财务制度。

叶县县委、县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河道管理所“吃空饷”事件如果情况属实,将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我们希望,所谓的“严肃处理”,并非一句糊弄舆论的表态,而是真正能够深入调查整个链条上的违规违纪真相,并依据相关法律和问责办法,对涉嫌贪腐和渎职的相关责任人进行惩治。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