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1号领导”接“1号课题”是权力跑偏

www.fjnet.cn?2013-06-28 11:45? 叶传龙?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备受教育界瞩目的新一轮课题申请又开始了。然而,却有多人举报称,负责此项工作的全规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不仅在自己部门组织评审的课题中承接课题,还涉嫌违反课题管理办法,让家属和合作单位也获得了国家课题。(6月27日《中国青年报》)

从2010年课题立项名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全规办主任的“1号领导”,拿到了被称为“1号课题”的国家重点课题。然而,根据有关规定,全规办作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评审部门,是不允许参与具体课题研究的。此外,对承担课题研究者还有一个硬性规定,即此前有课题未结题的,不允许再接新课题,而这位“1号领导”此前曾有三个课题尚未结题;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号领导”的家属也获得了“教育公平话语分析”的国家课题,而她平时研究与科研课题根本沾不上边;此外,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有协作关系的6个教改实验区,也都拿到了科研课题。公众担心,既有的规定都成了泡影,如此环境能否研究出高质量的科研课题。

科研课题如此抢手,就因为其中掺杂了很多课题以外的东西,诸如课题研究与职称、资助和奖励等直接挂钩,拿下一个国家级课题,光工作经费就有二十多万。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些人把持不住,忘却了制度和规则,直接操刀上阵,或者只是挂个虚名,由别人代为捉刀。近年来,科研课题中“拼发票”、“凑预算”、“裁判员兼任运动员“现象屡受诟病,但乱象一直难以禁止,就是靠山吃山、近水楼台先得月心理作怪,而有关部门又监督管理不严。全规办作为全国教育科研评审和监管机构,自己都带着这么做,还能指望基层状况会有多好?

当然,不是说“1号领导”缺乏科研能力,也不是说领导家属就绝对不能接科研课题,更不是说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没有被用到正道,人们举报和质疑此事,是为了科研课题的申请评审更加公正,质量更加过硬。“1号领导”承接“1号课题”,说轻点是有令不行,违反规定,说重点则是权力跑偏,以权谋私。而领导家属和协议单位承接课题更要慎重,否则就有跑课题和买课题之嫌。

负责科研课题管理的全规办,必须严格执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让科研项目申报和结题更趋透明,管好科研经费,堵塞支出漏洞,避免暗箱操作和“近亲繁殖”,把有限的科研经费花到实处,才能收获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营造出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