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想象力
www.fjnet.cn?2013-08-12 07:19? 肖 畅?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这个创下60年来最热“中伏”的夏天,到长江之上消暑度夏的市民已有5万人,较往年同期增加30%。精致的游轮,清爽的江风,绚丽的夜景,这些让长江游成为莫大的享受。武汉江上游的热情正在被唤醒。 武汉两江交汇,自然资源禀赋好,但事实上,不少人近距离接触长江的机会、热情不是很多,甚至都没觉得长江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是每天过江的,但仅限于在大桥上俯瞰一下江景。现在地铁通了,我都几乎不必亲见长江的模样。武汉已有几座跨越长江的大桥,还有在建的,交通发达的同时,也意味着长江越来越像个“过道”,跨越它的时速越来越快——长江真的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天堑”了。 临水的城镇,多以水而兴,以水闻名。南京之于秦淮河,上海之于黄浦江,伦敦之于泰晤士河,武汉之于长江、汉江,甚至凤凰之于沱江,都是如此。很多城镇,因此孕育了特有的水文化。所谓文化,是人创造的,水文化来自人与水的相处,是近距离接触的产物。秦淮河的灯影烛照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游客。当年朱自清与俞平伯比赛散文,写下同题文章《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成为千古绝唱。但很难想象,他们是在岸边、桥上写下此文,竟至于从未泛游其中。 近代以来,一些临江的城镇先后开埠,武汉、上海等慢慢孕育出特有的码头文化。早期的武汉码头,人头攒动,繁忙的货运织成了一副武汉的“清明上河图”,绚烂的生活图景曾在长江边上呈现。现在看到的一些历史图片,仍然叫人喟叹。很可惜,随着长江经济的没落,武汉的码头格局也随着时间而消逝。今天上海的黄浦江,码头格局被旅游格局替代,但它依然繁华,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传统以浦西为代表的黄浦江景观,现在转移视线至浦东,明珠塔作为一种新的地标、视觉象征出现,意味着黄浦江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后重生的上海换着方式孕育了她的水文化,穿梭如织的游轮让人目睹着新时代的“大上海”。 最近大黄鸭特别火热,大黄鸭游历世界,但我们能记住它的身影所在,可能还是伦敦泰晤士河、香港维多利亚港等地。大黄鸭作为这些历史文化名河、名港的锦上添花之物,显得异常可爱,相比之下,它的设计我以为倒是无足轻重。今天的泰晤士河上,一些稀奇古怪的活动隔三差五地展开,有的是体育,有的是游戏。英国人可能未必刻意地要寻找泰晤士河的存在感,只是他们的生活从来就是如此丰富多趣吧。现在维多利亚作为港口的功能还在,同时身兼旅游的特色。而当年香港市民反对填海运动也以此为重镇,也有很多歌曲围绕它而书写,维多利亚港所承载的香港精神和香港记忆,又远远超越旅游、开发的意义,积累了更加厚重的水文化。 武汉近些年来,对长江沿岸的开发和规划,力度空前。长江沿线的景观,比往年好得多。最近火热的两江游,更把我们重新带到江中,让我们得以亲临长江而观看这座日益变化的城市。我希望,长江不再只是一个“天堑”,一个“过道”,一个一直存在却无法触摸的存在。长江、汉江,两江交汇,这是我们对外界介绍武汉的书写,但有些东西其实无法具体书写,需要你亲自来看看,来感知,而你身临长江的动力,源自城水交融的水文化之吸引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4]长江水域再遭“死猪”入侵 尸体腐烂恶臭熏人
- [ 08-01]湘黔鄂渝四地爆发旱灾 长江防总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 [ 07-29]长江中下游降水减少 葛洲坝下游水位同期下降5米
- [ 07-26]武汉长江大桥25日实测温度61℃ 1小时衣服全湿透
- [ 07-21]今年长江最大洪峰将于今天出现
- [ 07-18]重庆:长江上的夫妻“美容师”
- [ 07-17]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 中外“泳士”挑战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