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冤案需要“源头治理”
www.fjnet.cn?2013-08-13 08:42? 舒天烈?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面对个案,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必须更加慎重,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这是思想家培根的名言。或许正是出于正本清源的考虑,中央政法委近日出台指导意见,针对执法司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并就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 今年以来,执法司法个案引来的关注,可谓前所未有。“上访妈妈”唐慧的际遇,从始而让人唏嘘到终而更添疑惑;聂树斌案疑点重重,相关部门却始终未能给出明确信息……这些几成公共事件的案件,既彰显出公众对法治的关注,也影响着公众对法治的判断。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法律只是枯燥的条文,需要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才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尊严。法律是“静态的成品”,判例却是“动态的机制”。一个案件,有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公众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甚至可以“情感带入”,因而有着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个案都是一部真实的电影,决定着公众从其中看到的究竟是公平正义,还是有法不彰。正如法谚所云,“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从政法委的指导意见看,无论是重申“询问全程录音录像”还是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无论是切实保障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的权利还是严肃查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都是对法律程序的重申,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程序正义”的角度,保障个案的公平与公正。说到底,程序正义才是“看得见的正义”,才更能让人感受到执法和司法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从另一个方面看,无论在什么时代,冤假错案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在一些地方,公权力领域正面临“塔西佗陷阱”,冤假错案造成的危害无疑更大。更何况,还需面临社会舆论对“坏消息”的格外关注,有时候甚至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唐慧案如此,佘祥林案、张氏叔侄案同样如此。面对个案,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司法者,都必须更加慎重,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正因此,虎扑nba:才会屡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也正因此,才会有政法委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只有通过一个个案件,才能让法治的种子深深扎根于社会的土壤,也才能让人们抬头就能看到法治信仰的星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8]湖南株洲原副市长被举报制造“太子奶冤案”
- [ 08-02]杭州公安局刑侦支队长被免 被疑与几起冤案有关
- [ 07-23]浙江公安系统反思叔侄冤案 媒体称不追责何谈反思
- [ 07-09]最高检:发现领导决定或致冤案可越级报告
- [ 07-05]媒体回望萧山冤案:警方隐匿证据 法官逼迫认罪
- [ 07-04]冤案中的司法职业操守考量
- [ 06-28]萧山冤案真凶终审死缓 浙江高院当庭驳回上诉
- [ 05-24]浙江叔侄冤案至少9名公职人员牵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