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向低质研究生说“NO”
www.fjnet.cn?2013-08-26 08:42? 武洁?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7月中旬,教育部下发了一份《虎扑篮球: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出对研究生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加大淘汰力度;同时也要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多年前流行于研究生群体的戏谑之语,如今仍然是当下研究生教育的真实写照。尽管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考博需求日渐增长,难度也有所增大,但研究生一旦考上,便几无毕业之忧,却始终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帮助门下的“弟子”顺利获得学位,导师们的确不遗余力,甚至使出了浑身解数。现实中,想方设法帮助水平较弱的研究生完成论文不说,更有甚者,为了帮助学生通过“答辩”,答辩委员会基本是导师授意和安排下的相熟同行,由于都是同专业的学者,甚至还常常有着“师兄”、“师弟”之类的学术血源,导师之间形成默契,互相给对方的“弟子”开绿灯,更是成了普遍存在的潜规则。 然而,真正意义上负责的导师,其实更应体现在培养过程的兢兢业业,在论文答辩上应当秉持“严师”之风。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导师的作用恰恰在弱化,尤其是当下导师日益“老板化”,忙于拉项目、跑关系,学术产业化、生意化的导师们,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平常连“老板”的面都见不上,研究生培养成了“博士带硕士,师兄带师妹”,培养质量自然可想而知,假如到了论文答辩环节,导师再不施以援手的话,研究生的淘汰率恐怕会相当惊人。 可见,研究生的低淘汰率,某种程度上恰恰是对研究生培养低质化的掩饰。当导师的作用并不体现于日常培养,而只是出现于论文答辩环节时,又何尝不是一种角色的倒错呢? 研究生“淘汰机制落空”其实是对“误人子弟”的掩饰,而研究生培养乱象的背后,其实绝不仅仅是个“淘汰机制落空”的问题。导师职责的异化,研究生角色的错位,甚至整个学术生态的逐利化与交易化,或许才更需反思。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5]研究生培养怪相:导师帮学生过答辩 淘汰机制不落实
- [ 08-15]我国将设研究生奖学金 博士生最高可获18000元
- [ 08-12]中央财政将调整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并设学业奖学金
- [ 08-02]"学历高就业难"反思: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
- [ 07-30]小学现拟声词奇葩数学题 北大清华研究生败下阵来
- [ 07-19]已婚研究生不愿分手强奸前女友 捆绑鞭打致其受伤
- [ 07-13]教育部:取消研究生收费双轨制 考核不合格淘汰
- [ 07-13]研究生毕业论文作假将被撤销学位 导师应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