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体育的意蕴在健康

www.fjnet.cn?2013-09-09 07:39? 刘根生?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全民参与,健康生活”,这是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开幕式上更是以全民健身展示取代了大型文艺演出。“不渲染奖牌意识,但求快乐健康”,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把这种理念变成了“南京印迹”,留在青少年心中。这些口号与理念的“转型”,表明体育的生命意蕴开始凸显。

大众体育当然以健康为要旨,但竞技体育也应如此吗?国内外赛场上,运动健儿争金夺银,挑战身体极限,争国家荣誉,振国人精神,其价值与意义不能也不应该否定。但夺取金牌也不是奥林匹克运动全部内容,“增强人民体质”才是体育运动根本,竞技体育也只有激励和带动大众体育才更有意义。民众因热爱运动这一生活方式而健康起来,国家形象才更有光彩。在这个意义上,彰显竞技体育的大众健康理念,不仅是对体育本源的回归,也是对大众健康的现实观照与价值导向。

有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间,中国运动员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已超过2000多个。而在另一方面,尽管大众体育也在蓬勃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全民健身从理念走向实践还有很长距离。一项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总数不足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而体育场馆的高消费,令不少人“望馆兴叹”。如果说竞技体育是“毛”,大众体育就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已进入“生活方式病”高发时代,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呈蔓延之势。在学生群体中,肥胖和超重比例在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有的因臂力太差连单杠都上不去,有的在操场上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有人担心,我们扔了“东亚病夫”帽子,别又戴上了“整体亚健康”帽子。如何把体育运动变成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已成改善民生的大计。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重“养”轻“练”偏向。文学作品中的才子,基本上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对自己豆芽菜般形象还洋洋自得。片面讲“养”,还导致不少人屡屡被养生怪论牵着鼻子跑。从生吃茄子到生吃泥鳅,从喝童子尿到“拍打拉筋”,伤了身体,成全了江湖骗子。面对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体育还必须纠偏去昧,注重健康生活理念养成。显然,没有新时代的体育文化,便难以导引健康生活潮流。而这,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都应当共同求解的课题。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是无德智也”。在人的素质中,健康是“1”,思想、文化、技能等素质是“1”之后的“0”。由“1”和多个“0”组合,可创造无限价值。但没有健康这个“1”,其他再多也只是“0”。很多人,往往是在身体出现状况以后,才明白这些质朴的道理,才懂得健身的可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呼唤体育更多释放生命意蕴,导引人们开创新生活。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