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渐趋规范 “巡视反腐”强度加大
www.fjnet.cn?2013-09-26 08:47? 鲁 宁?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自9月2日开通以来,在头20天内接到网络举报15253件,日均超过720件……昨天,这条提振社会反腐信心的消息在各大门户网站引发广大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共鸣。 中纪委负责人前天公开披露,经梳理分类,前20天的举报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举报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二是违反廉洁自律的行为;三是失职渎职行为。这三个方面,亦是最被民意所痛恨之所在。 在国家层面,纪检监察系统开通统一的举报网站始于2009年。据当年的《人民日报》披露,开通当天就迎来1920万次的点击率,头一个月收到举报13800件。但是,囿于当年对网络举报新事物的认知局限,包括由此引发的种种不适应,当年并未同步向全国网民公布纪检监察机关处置网络举报的工作秩序、操作流程和反馈流程。以至于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这一专设的举报网站之实际功效似乎渐处弱化,尤其是反馈流程的缺席和反馈的迟滞,令不少举报者多少有点“心灰意冷”。 然而,在此后的数年间,腐败非但未见收敛,而且腐败主体的多样性、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利益链条的延展性、腐败手段的“智能性”等都更加突出。可就在反腐败处于胶着困惑失望的“全民焦虑”阶段,微博等自媒体应运而生,且以出乎纪检监察机关意料的速度空前普及,微博等自媒体迅即取代了反应慢半拍的官方举报网站,成为民间“网络反腐”的便捷平台。于是,在短时期内,“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等成批的贪官相继因民间“网络反腐”而现了原形。由是,网络可成反腐新平台和“新窗口”之认知,迅及在民间社会形成高度共识。以至于一位地方的纪委书记为此感慨“离中南海最近的是网络”。 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一种反腐手段若不加规范与约束,必伴生一系列问题。于是,利用“网络反腐”规范与约束的“空窗期”,伤及无辜、徇私报复、恶意中伤、无端捏造、敲诈勒索也紧随而至。如是乱象纷呈,不但虚耗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对精力和公帑,而且极大地激化了社会情绪和官民对立。由是,“网络反腐”在经历从无到有、从禁到放、由放到乱的自然发展阶段之后,必然进入了规范操作的新阶段。应该看到,本月初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开通,尤其是同步公布受理和处置网络举报的一整套基本流程,是“网络反腐”由无序走向有序的一个开端。 这一开端建立于纪检监察机关的理念之变。这一“理念”的核心要旨是,既然仅依靠监察机关单打独斗难以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甚至还引发民意的种种猜忌和不满,不如大大方方引导广大网民,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以看得见的方式”进行“开门反腐”,以更为坦然的姿态,激发社会反腐积极性,确保公众反腐监督权、参与权和知情权,彰显反腐决心和力度,以挽回流失的民心民意。“开门反腐”作为顺应时代变化的反腐新利器,好戏适才拉开帷幕,值得人们予以期待。 中央向各省区及中直机关下派巡视组的制度也已实施数年。今年全国“两会”后启程的新一轮巡视目前已步入收官阶段。年复一年之巡视,今年的巡视力度、强度和较真度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这从新华社相关报道的用词中可窥一斑。截止到昨天,阅读湖北、江西两省的巡视结果通报会的报道,虽用词依然“讲究分寸”,但两省巡视组长的讲话不再如以往那般客客气气。譬如,两省巡视组长均明确通过公开报道告知社会公众,对巡视中发现的领导干部违纪线索均已上报中纪委。对两省在用人、工程审批、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都做了公开的“点到为止”的报道。笔者把自己放进去作假设,假如笔者是受巡视省份的主要领导,听了巡视组长的巡视通报,那滋味一定“如坐针毡”。 综合种种迹象,新一轮反腐败从决心到力度、从手段到效果,很可能超越人们之预料。腐败只要当真反,国家还有最后的时间和机会。究竟效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鲁宁(上海 学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6]隐私保护有界定 才能与监督不抵触
- [ 04-25]网络反腐回到正轨上来
- [ 03-29]网络反腐联盟为民间反腐提供制度出口
- [ 03-17]光明日报:要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 [ 03-10]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意义在于倒逼公权力改革
- [ 03-04]代表委员:网络反腐不能止于“晒艳照亮房产”
- [ 02-21]网络反腐,能把多少贪官拉下马?
- [ 02-03]法官称网络反腐存在诸多问题 应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