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卡梅伦前脚刚走,法国总理艾罗后脚就来——临近年终岁末,欧洲外交掀起又一轮“中国热”。 持续时间长、高潮迭出是这轮“中国热”的一大特点。自11月中旬荷兰首相吕特访华开始,接着是中欧北京峰会,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罗马尼亚并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再到卡梅伦和艾罗的来访……中欧高层往来一个接一个,亮点不断。 李克强访欧,中东欧国家欢呼一大批合作协议的达成,从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到罗马尼亚的核电和第四代移动通信,从输华农牧业产品到100亿美元专项贷款项目;欧洲领导人来华,一系列合作文件签署让欧洲兴奋。卡梅伦高调欢呼在核电、高铁领域的合作,艾罗行前表示希望开拓合作新领域。 欧洲外交再掀“中国热”,有其深刻背景。中欧双方没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经济上两者互补性极强,中国保持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更何况,经历多年债务危机的欧洲亟待经济复苏,希望吸引中国更多的投资,希望更多中国游客前来观光。据统计,中国今后5年新增对外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赴海外游客将达4亿人次。 换个角度看,外交“中国热”只是欧罗巴大地上方兴未艾的“中国热”的一个侧影。众所周知,18世纪时欧洲出现持续百年的“中国热”,对东方文明理念的倾慕尽写在伏尔泰、莱布尼茨等哲人的书中,对中国瓷器、园林等的狂热物化在普鲁士、奥匈帝国等的王宫之中。而今,欧洲人重拾“中国热”,其广度与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 文化上,“中文热”在持续升温,气功、太极拳、针灸被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接受。欧洲主流媒体中,“无中不成报”正成为规律,各种涉华专题、系列报道连篇累牍,法语版《舌尖上的中国》在比利时热播。 在民众眼中,中国已不再神秘,愈显现代活力。“中国制造”已开始告别“屌丝”形象,向“高新尖”转变。三一重工产业园落户德国,汉堡、鹿特丹等港口里游弋着中国的巨轮,华为、中兴在欧洲遍地开花…… 在政商界,“中国热”体现在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投资的期盼。欧洲人对中国模式经历了从质疑到惊叹再到拥抱的曲折历程,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已成当下欧洲的共识。 “中国热”的本质是欧洲人对中国发展投下的信心票,表明越来越多欧洲人看好中国机遇,看好中国前景。 |
相关阅读:
- [ 12-05]英法首脑密集访华 欧洲外交掀起“中国热”
- [ 11-08]2013中国热气球公开赛参赛飞行员风采
- [ 06-11]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殷恒民:阿根廷涌动“中国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