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尤其是中国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据12月15日《新京报》)。 据媒体报道说,这是自中国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以来首次召开的最高级别会议,会议分析了城镇化发展趋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尤其是把尊重自然,尊重乡土文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理念之中,笔者以为这不但体现国家尊重民俗传统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对接,也是对地方推动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规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和推动城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但从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实施城市化建设改造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迷失”状态,推动城市化建设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增长的“跑马圈地”,成了“重打锣鼓另开张”的大拆大建,拆除的不仅是整个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那份情感,拆除了人们生长了根基。看似一家家搬上了高楼,但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甚至没有安全感的“空洞世界”,人们再也无法找到那种“乡愁”的感觉,为单纯造楼而推动的城镇化,显然与人们所希望那种宜居和满足感相差甚远。 人类本身就属于“群居类动物”,自古以来既有“人以群分”一说,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不仅以血缘关系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氏族村落,更逐渐沉淀积累了自己相对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得很多人无论一生漂泊何处,到老来都希望叶落归根,这种对家乡村落根深蒂固的浓烈情感就是人们心中的“乡愁”,乡愁是道不完的情,乡愁是说不完的爱,乡愁不只是故乡的老房屋,更是那熟悉的乡音习俗和一代代故乡人脚下的那片土地,推动城镇化建设,不能断去人们对故土历史文化的记忆,更不能剥夺人们对故土亲情、邻里、甚至氏族文化脉络的传承以及精神上的那份依恋。 这些年,人们几乎早已习惯了一些地方在城市征地拆迁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在分析这种矛盾冲突根源问题时,更多的是从利益方面进行权衡,更不排除地方政府和被拆迁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但却极少有人真正注意到在这些矛盾冲突中还有更重要的“乡愁”因素,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有被拆迁户的感慨,“祖先的记忆拆没了,一辈子的老邻居、老街坊拆散了”,实际上这种沉淀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乡愁”,在城市化大拆大建中才是形成矛盾冲突的真正根源,只不过是通过经济利益的博弈所呈现在公众面前,谁都希望自己的故乡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漂亮,谁都更希望自己的家庭各方面焕然一新,但没有人会愿意看到自己曾经居住的村庄,生活过的老街道、老街坊被从城市版图上抹去,被拆得不知所踪。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这些指导思想和城镇化理念,笔者认为,既是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民俗传统文化,尊重发展规律;又是高瞻远瞩和充分的务实作风,记不住乡愁的城镇化,不过是徒有虚名的形象工程,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镇化,不过是山寨版的亭台楼阁,既不会勾起人们心底的那份童年记忆,也不会燃起人们对故乡、故土、故人的那份真情和还念,即使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内心也就像漂泊的浮萍,非但不会感到踏实和幸福,甚至对未来也会感到无助与茫然。 |
相关阅读:
- [ 12-17]合理的城镇化离不开农村的发展
- [ 12-16]中国城镇化会议用“文艺词”反思“造城运动”
- [ 12-16]新型城镇化应当能安放“乡愁”
- [ 12-16]新型城镇化:助推“三农”发展的新引擎
- [ 12-16]专家破解“新型城镇化”4难题 社会利益如何调整?
- [ 12-16]中央“纠偏”城镇化不加码摊大饼 保障农民利益
- [ 12-16]推进城镇化要顺应市场规律
- [ 12-16]专家解读城镇化会议十不准:否定人为建城思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