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靠什么来解救童工

2014-01-06 07:43? 姜泓冰?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杜绝童工,治治穷根,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加快缩小东西部、城乡间差距外,也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深圳一家“科技”企业涉嫌使用数十名“童工”,触到了法律底线。仅仅一周时间,媒体举报,公安、劳动等部门介入,这一批“童工”都得到了解救。

然而,真正让人揪心而意外的,是这次“解救童工行动”的后文:涉嫌童工事件的73人中,有28人随着政府进企业调查而悄然离职,据说是由劳务派遣公司送回了家乡,却难于核实;另外41人,由深圳政府方面遣送返乡,却一个个眼中满是不舍,说“不想回去”。因为不想回去,他们甚至串通好了,不承认自己是童工。

不想回去的缘由,有的是因为父母好不容易才凑够路费送自己出来,原本打算赚到每月2000元工资,寄给父母去供弟妹读书;有的是因为“在这有米饭和肉吃,回家只能吃土豆和玉米”;有的是“回去也没事做”。

可以想见,这些孩子,在被遣返回乡后,最大的可能是,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后“重出江湖”,换个地方打工赚钱——原本该是在校园里学习嬉戏、在父母身边亲昵撒娇的年龄,他们如何变得“没事做”,而让打工成为惟一的出路?

要杜绝童工现象,我们一直着力在封堵、监督住企业用工这个“终端”,却较少对产生童工的社会基础做深入思考,并由此采取实际措施。结果是,正义凛然的“解救”,换来的不是“童工”的欢呼感激,而是让家里投入和期望落空的沮丧,是回乡四顾心茫然的不安。

这些“不想回去”的童工用最质朴的语言,揭示了他们出走的根源:家里穷,辍学。因为穷,虽然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但集中办学让很多孩子要么每天跋山涉水走长路,要么就要家长缴纳住宿费。贫困乡村,教育资源大多薄弱,读书到十七八岁,最终能考上大学者凤毛麟角,上了大学的农村娃毕业后又未必能找到好工作,学得的知识没准还和现实脱了好几节——这么一想,父母从干瘪口袋里向外掏钱供孩子读书的意愿,自然会降低。加上乡村建设滞后,从成年到未成年的农村人往城里跑、求打工的冲动,便势不可挡。

杜绝童工,治治穷根,除了在经济发展方面加快缩小东西部、城乡间差距外,也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如何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提供更“有用”、更对口的教育,让他们不再将教育视为“奢侈品”,而从中看到更多改变人生命运的希望,从而让穷家长们不再短视,乐于成就孩子们的读书梦?至少,在提高乡村教育软硬件水平上,打造良好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上,我们应该做得更多。

本报特约评论员 姜泓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