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一窝蜂办“春晚”撞了多少脸

2014-01-28 08:49? 郑  言?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千万别让贫嘴耍宝的明星再刺激我们的感官,千万别让可有可无的伴舞再干扰我们的视听,千万别让端坐台下的领导再弄得我们笑得都不轻松。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再这么你争我赶地在每年年底上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来一场大竞争了。

最近的一则新闻,说的是随着“反四风”活动的深入推进,各地竞相办春晚的劲头终于在今年有所收敛。然而,也有一些地方电视台或卫视,却宁可背上“大手大脚花纳税人的钱”,顶着“反对奢靡之风”的三令五申,暗地里蠢蠢欲动,竞相“血拼”,来一场地方春晚“大比拼”。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到去年已经搞了31届,一茬接一茬颇具轰动效应的歌星、影星、球星、笑星……谁要说春节晚会的编导、演员们不努力,那是不公正的。但31年来他们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左突右冲,东杀西挡,到头来众口难调,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难免让观众“倒胃口”。对于春节联欢晚会,人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五味杂陈、莫衷一是。

然而,一个央视春晚似乎还不够,各省市电视台乃至县级电视台,都要忙活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暂且不谈中央电视台会摆出什么阵势,在全国筛选群星、遍寻节目,各省市县台也在暗中使劲,备战攀比,无论家底厚薄,实力高低,都要想办法风光一下;众多大小明星,也在忙着飞来飞去串场子,这里的脸没等露完,又被那家请去化妆。到最后,春节时打开电视,几乎到处是大同小异的舞台、似曾相识的面孔,总是那些抱拳一谢的拜年话,甚至连春节联欢晚会的名称都一样,不看台标,还以为是刚才看过的那台节目又重播了呢!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办一台春节联欢晚会到底能花多少钱?局外人可能不知究竟,但我敢说,这中间要花钱的“程序”怎么也得有几十道吧:入住宾馆、订购机票、借用服装道具……单说灯光调试、舞台布景这些项目,其费用也是相当高的。

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为了不在竞争中“落伍”,也会不惜重金请来高手大腕,力求舞台美轮美奂。还有歌曲配器,为了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会跑到北京、上海等地去邀请名录音师操刀。

据业内盘点:档次高点的晚会,成本都超过1000万元,有些明星特别多的晚会,成本更高达6000万元。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知道全国到底有多少电视台在搞春节联欢晚会?这些春节联欢晚会总共得花掉多少钱?这些纷纷撞车的春节晚会,真的到了该降降温的时候了。

何以年年庸俗年年搞?年年重复年年乐此不疲呢?各级电视台领导的回答往往是:“观众有这个需求和期待”。果真如此吗?当今打开电视机,至少能看到几十个卫星频道,何况还有网络、书籍、电影等文化娱乐方式,观众的欣赏能力早已不是20多年前的水平,一些创意平平甚至格调庸俗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真的会翘首以盼吗?

笔者以为,许多地方台特别是一些县市台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就是一个“面子工程”。因为这样的场景,我们皆不陌生:在节目的间隙,一些地方领导的身影会出现在观众席的醒目位置,不时还会闪现几个鼓掌微笑的特写镜头;或者,有些领导还会借着主持人的话筒,在现场对当地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形势,进行一番声情并茂的“小型总结”,讲上一堆官话套话。这样的镜头,以及那些事先安排好的领导人鼓掌与叫喊,总是不合时宜地与观众的情绪脱节。

指责春节联欢晚会的多了,其症结也说法多多,而论本质,北京已不在世的一位前辈说得最为深刻:让十几亿人除夕之夜看同一台晚会,这是文化倒退的滑稽。春节联欢晚会不是不能搞,要搞就是几个大的省级电视台汇集人力财力,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外搞出特色来,让广大观众也换一换口味;再不然就将近年来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艺术表演中获得大奖的节目,荟萃一台,也许就很抓人。

团圆喜庆氛围的营造,不一定总在一个模子里“转悠”,换个方式,未尝不可。而别具一格的新意,也就自然地出来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千万别让贫嘴耍宝的明星再刺激我们的感官,千万别让可有可无的伴舞再干扰我们的视听,千万别让端坐台下的领导再弄得我们笑得都不轻松。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再这么你争我赶地在每年年底上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来一场大竞争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