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五个月的香港政制改革咨询5月3日结束,不同势力的舆论争夺战逐步升温。“泛民主派”方面,聚光灯从“占领中环”、“公民提名”到4月的上海之行,总的趋势有二:一是泛民整体继续向激进势力靠拢,公民提名从少数人的狂热变成泛民明知不可行却不敢说不的想法;二是“温和泛民”为了抗衡激进一翼而陆续作秀:一方面争取与中央官员沟通,另一方面却在不断横生枝节。而这些“秀”是加强还是削弱了民意对他们的支持,大部分人心里有数。 至于建制派,基本策略是在基本法框架内就提名委员会人数、组成、准候选人“入闸”与“出闸”的门槛和候选人数目几个关键问题上提出建议。 然而,在纷纷扰扰、叫价还价的背后,有些最根本的问题已被忽略,或者被故意忽略。回想2005年,“泛民主派”否决政改方案,选择原地踏步的理由是要普选“路线图”和“时间表”。到了“有图有表”、2017普选在望的关键时刻,却又搬出“真假普选”和“公民提名”的争论。究竟争取普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香港的长治久安?为了个别人夺权?还是有些人故意“临门射失”使普选成为永恒的、撕裂香港内部和与中央关系的争议? 香港现今出现两大矛盾,应无异议。一是意识形态上各走各路,仇视新移民、内地游客的势力抬头;二是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年轻人向上流动由于经济未能成功转型和房价太高而受到窒碍。要解决这两个矛盾,政府必然要推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必然会影响很多人的利益。以开发土地试图压抑房价为例,虽然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既得利益者从开发商到私人业主,再到非法占有土地的村民,都通过不同方式作出抵制或抵抗。不少以民意代表自居的立法会议员更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笔者以为,普选出的特首可能更有利于处理上述影响管治的两大深层次矛盾。 普选标志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最新发展。这次政改反映了中央政府和香港的政治智慧。所谓“真假普选”的争议只对某些学者和政客们有意义。因为无论如何筛选,广大选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有权投票,也有权不投。假如提名委员会推选一些民意不能接受的候选人导致投票率太低,那就会不大好看。笔者相信,中央对民意支持度高的特首候选人都会予以祝福,任何人假设中央在普选当中会一反常态支持民意低落的候选人出选,若非有意挑起政治纷争,就必须提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论证。 (作者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
相关阅读:
- [ 05-05]万洲国际:错把香港股市当A股市场
- [ 04-29]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办的仍非分校
- [ 04-24]“内地幼儿香港当街小便”中的社会冲突
- [ 04-23]香港拍照者比小女孩街尿更不文明
- [ 04-15]金像奖聚焦香港 有缅怀有寄托
- [ 04-15]沪港通说明香港市场更“有用”
- [ 04-09]香港公务员延迟退休为何没挨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