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搜狐公司宣布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据悉,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今日头条”不生产新闻,却靠“搬运新闻”赚得盆满钵满,这一方面显示出新媒体的巨大创富能力,另一方面凸显了版权保护不力的窘境。“搬运新闻”并不是错,但“搬运”别人生产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并支付报酬,这既是人之常情,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否则,谁还愿意为读者生产新闻呢? 搜狐状告“今日头条”,当然是其正当权利,但也让人五味杂陈。搜狐声称“今日头条”侵犯其著作权,直接抓取复制使用搜狐网上的文章和图片,那么请问,搜狐网上的文章和图片来自哪里?从报刊上转载这些文章和图片时,是否经由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是否存在侵犯著作权的情形?恐怕是有的,甚至是相当普遍的。这种侵权行为不仅存在于搜狐网,也存在于其他大大小小的网站。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网站都是“新闻搬运工”,“今日头条”只是“出头鸟”而已。 这种普遍侵权的状况是怎样形成的?原因或许很多,但有一个根本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法律上存在漏洞。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在12种情形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其中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虎扑篮球: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同时,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已经发表的虎扑篮球: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上述规定中的“时事性文章”究竟指什么,目前并无明确的法律定义或司法解释。于是在实践中,“时事性文章”成了一个筐,所有新闻作品(包括新闻评论)都被当做“时事性文章”,任由各种媒体免费转载,著作权人的权益因此遭受普遍侵害。毫无疑问,转载“时事性文章”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这是一个巨大的法律漏洞,为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个漏洞不堵住,像“今日头条”这样的侵权行为就会禁而不止。 从道理上讲,著作权人为创作“时事性文章”耗费了人力物力成本,凭什么要供别人免费转载?我认为,可以免费转载的“时事性文章”,应该仅限于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为某一事件而发表的宣传文章、代表官方意志的非署名文章、公务人员发表的职务性文章,而不应该包括记者采写的其他新闻作品,更不应该包括表达个人观点、反映个人意志的新闻评论类文章。 只有通过严格界定,弥补法律法规的漏洞,才能切实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也才有望建立起合作双赢机制,促进传媒业的健康发展。 |
相关阅读:
- [ 06-24]查处“今日头条”,能否迎来收费时代
- [ 06-24]“今日头条”被查,应成共赢之始
- [ 06-24]灰度管理之下“今日头条”如何破局
- [ 06-12]“今日头条”侵犯原创新闻的权益
- [ 06-11]不能鼓励新媒体的“拿来主义”
- [ 06-10]新闻聚合不能光盯着“拿来”
- [ 06-08]“今日头条”版权争议的法律边界在哪?
- [ 06-06]新媒体“拿来主义”的界限何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