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高考成绩揭晓,与“状元”有关的广告充斥着各地报刊、网络、电视、户外显示屏、车载荧屏等各种媒介。高调宣传“状元”,本质是地方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借此提高名气,为将来招生奠定基础。为了展示成绩,适度宣传一下“状元”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对“状元”的宣传违背了展示教育成绩的初衷,已把“状元”宣传变成了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道具与砝码。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几千年来,一代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那种“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不科学,存在诸多弊端,如只注重了对考生掌握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了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重视了考生的知识占有量,忽视了考生的创新能力等。过度宣传“状元”,与现行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现在,国家正在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正在深入改革的高考制度已为所有考生敞开了大门,并非像古代科举制度那样“一考定终身”,没有考上大学同样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比如著名作家余华就是当年的高考落榜生,还比如很多著名企业家、科学家、记者、医生等等,并非都是当时的高考状元。据媒体报道,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977年至今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况且,很多学校用来作招生名片的“状元”在考试前也并非就是状元,只不过在考场上发挥得要好一点而已,他的考试分数和低他十分的同学在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而一些地方所宣传的“状元”,也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有的宣传的是省“状元”,有的宣传的是市“状元”,少数学校更是根据自身优势,自封一些“状元”。遍地开花的“状元”让老百姓真假难辩,而一轮又一轮的宣传让一些媒体和广告公司赚得盆满钵盈。 把“状元”功利化,会使“应试教育”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如果每一个学校都一味的去培养屈指可数的“状元”,那么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就会成“一纸空文”。同时,还会对“状元”本身的身心有一定影响,会让他(她)们滋生在高一级学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思想。 “状元”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在历史上固然产生过积极作用和影响,但它毕竟生长在封建土壤上,建立在压迫人性、毒害身心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是现代文明教育,“状元”可以休已,把“状元”作为“名片”、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作为教育产业化的“工具”更应该止步! |
相关阅读:
- [ 06-25]重夺高考状元不是一个好的励志故事
- [ 06-23]“不炒高考状元”关键要均衡教育资源
- [ 06-20]多元化看待高考状元的专业选择
- [ 02-13]“高考状元”流浪并非教育之罪
- [ 02-12]让高考状元摆脱“被消费”境地
- [ 07-24]为北大拒绝高考状元索巨奖叫好
- [ 07-09]高考状元去海外无可厚非
- [ 06-29]别把高考状元包装成“抗日神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