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农民有了产权就会卖地卖房?

2014-08-08 09:31:02?童大焕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产权买卖式集中,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一两代人都未必能够完成】

不论是社科院四年前的调查,还是人口流出大省四川今年的调查,都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担心在城市入户后农村的土地和房屋权利得不到保障,进城农民哪怕已经举家安居城市,甚至已经在城镇买房,也不愿意把户口转入城市。

理论上说,农村的土地和房产脱集体入家庭,全部归家庭独立支配,享有独立产权,自由流动,有利于农民更快更好地进城,有利于他们把农村户籍变成城市户籍。

但是,很多人和决策者又有一个担心,如果土地和农房产权独立了,进城农民把土地和房产卖了,导致农村土地大集中,那么,万一农民在城市待不下去了怎么办?农村回不去了,国家的失业救济和劳动与养老保障又跟不上,他们会不会成为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城市流民?忧心忡忡之下,总想有计划地来,以时间换空间,完成全面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建设再考虑土地、农房产权化问题。

然而,计划总赶上不变化。现在的情况是,农民进城安居了也不要城市户口,而一些城市白领为多生孩子少罚款,主动将户口迁回乡下。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要仔细理清:其一,把土地、农房变成家庭所有制,农民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土地、房屋卖掉吗?答案是否定的。这里面有经济因素的考虑,也有文化观念的原因。很多人即使在城市过得很好,在城市买房安家立业,也不一定会把农村的土地和房产卖掉,那是情感的寄托,也是万一发生变故的念想。

其二,如果遇到城市经济危机,进城农民在城市待不下去了,农村会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实,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城里的办法也更多一些,每个人匀出半两米,城市人多,就能养活很多人。

其三,“流民”在城里遇到经济危机,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吗?从世界各地贫民窟即“落脚城市”的发展状况来看,并没有证据证明他们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相反,城市对他们的驱赶拆散,反而有可能使他们流离失所进而成为不稳定因素——不管他们在乡下有没有土地。

农民很在乎他在家乡的土地和农房,集体所有没有独立产权时他在乎,非集体所有大家各自拥有独立产权时会变得不在乎而轻易卖出土地房屋?也是想当然吧。在土地、农房产权独立背景下,很多已经在城市买房定居、安居乐业、户口也已经迁到城市、社会保障也不缺的农民,未必愿意很快就卖掉农村的土地和房屋,一来这是祖产祖业,感情上难以割舍,文化上愧对乡邻;二来也未必卖得出多少钱,那点钱对于过上城市生活的他们也无关痛痒。

在土地、农房产权独立背景下,倒是有两类农民可能会比较倾向于直接卖掉农村的土地和房屋:一类是要在城市创业或者买房急于用钱的,对于这类人来说,卖地卖房意味着把固定资本盘活;第二类是遇燃眉之急要用土地、农房变现还债的,人们最担心这类人把土地、农房卖了以后怎么办?事实上,他们卖了土地或农房,或者两者都卖,正是有一个缓冲给他们啊。如果像现在这样集体所有,他们不能缓冲,又从土地、农房中得不到多少收益,那才真是更要人命的东西呢。

所以,只要在别人思维止步的地方多想一点点,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回事。在土地、农房问题上,并非一实现独立产权化,农民就迫不及待地把土地、房屋卖个精光,土地就来了个大集中,都流到资本或农业大户手里。产权买卖式集中,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一两代人都未必能够完成。而在此之前,为了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保障食品产量到质量的安全,租赁式、股权式而非买卖式土地集中,将有可能成为土地集中的主流模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