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专门搬了把凳子坐在报告台吴老身后。此情此景让人不少与会的人动容。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6日,中青在线) 年近百岁老院士亲临现场给年轻学子做讲座、谈理想,想必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提升自身修养、思想境界的良机。按理说,应该毕恭毕敬的聆听老院士的教诲,不成想,与坚持站着讲完35分钟演讲的吴院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面的高校学子们睡倒一片。 部分学生对吴院士不够尊重,确实应该予以指责,但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道德缺乏、信仰缺失”,恐怕也太过武断。仔细思量,我们其实不必如此悲观。对待院士讲座上的“打瞌睡”现象还需宽容心看待。 首先,所谓“睡到一大片”的现实,与所有参与讲座的6000名大学研究生新生的总量比较,顶多算是“沧海一栗”或占小比例。“十指尚有长短”,何况是人?就算品德、素质有点良莠不齐,也算正常。我们不应对学生群体作整齐划一的硬性要求,那只能是一种理想罢了。 其次,“躺倒一大片”的学生基本处在位置的靠后排,不排除老院士年事已高,或口齿不清、知识结构较为陈旧,或音响效果不佳所导致学生听讲兴致丧失,从而诱发生理上的“哈欠”以至睡着,虽然不太雅观,但确实是生理的正常反应,与其强打精神、不懂装懂,还不如索性趴下睡一觉。 再说,院士讲座的主题是《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显然是道德说教、理想信念的熏陶,但反观我们社会,物欲横流、攀比之风盛行,理性、信念离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圣洁的象牙塔”安能幸免?如此,如何重构青春理想、信念与激情?学校、教育部门、整个社会理应先行,而对院士讲座上,学生偶然“睡着”的现象公开批判为“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就不该得汗颜么? 客观地讲,吴院士站着讲完整个讲座,是老一辈科学家的高风亮节、严谨谦虚的治学作风体现,当然值得年轻一代的尊重与效仿。但一小部分学生公然“打瞌睡”,也是一种学术开明的重要体现,国外不也如此么?听不进教授的讲授内容,可以拒之不理或当庭抗争,甚至自顾自“呼呼大睡”,并未见有人予以过度谴责或自怨自艾。对此,我们必须予以理性认识,宽容看待! |
相关阅读:
- [ 02-15]从梁思成到吴良镛的成就与无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