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期主持一项民政部福彩公益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在闽侯县鸿尾乡。笔者感到,山区农村因交通与生活不便等问题,人口外流现象突出,只有五保户等部分群众还无奈地留守在自己的家园。他们生病后难以及时就医,生活寂寞。因此,山村五保户亟须由以前的分散供养过渡到集中供养,山区农村被闲置的小学校舍可改建为老人公寓,采取集中居住、独立生活、互相帮助等方式解决生活问题。这种模式介于分散供养与集中供养之间,可以减轻地方的经济负担。 鸿尾乡有六个位于山顶谷地的山村,从山下到山顶村委会所在地村庄,一般要翻越5-10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交通不便。这里的村民稍有经济实力的都搬到平原乡村定居。因人口大量外流,原先的小学与卫生所都撤走了。因上学与看病都很不方便,很少有家庭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山村。只有五保户与一些经营山地农牧业的村民留守在山村。 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和家中分散供养一直是农村五保户和低保困难户的主要养老模式。目前政府提倡建设乡村敬老院来解决五保户与特殊困难老人养老问题。我省的乡村养老院普及率较低,如鸿尾乡就没有敬老院。已在运行的敬老院还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少、经费紧张、管理水平低、五保老人居住环境差等问题。新建敬老院对于乡镇政府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 从2007年起,漳州、宁德探索五保户与低保困难户养老问题时,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一种介于两种传统养老模式之间的互助式农村养老新模式。村庄为老人提供住房,有的村庄还充分考虑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腾出地方让他们种菜、养鸡等。农村幸福园这种“离家不离村、集中供养、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供养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各自独居的现状,也弥补了乡镇敬老院的先天不足。这种相对低成本的养老模式,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笔者认为,在为农村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集中养老园时,不一定要重新建房舍,利用农村闲置校舍也是一条非常经济的解决问题之道。现在很多 乡村都有闲置的小学校舍。笔者在鸿尾乡看到,平原与山区分界处的安樟村有座非常漂亮的安樟小学教学楼,四层共有16间教室。小学教学楼原计划是接纳四个山村的生源,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山村村民更喜欢迁到乡政府附近的平原地区安家,导致这座新教学楼建好后没有用几年,就因生源锐减而关张。安樟小学地处山谷地带,有县道穿村而过,小学操场边就有卫生所、村部、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等场所,生活休闲都较方便。安樟小学16间教室至少可以改造成16间公寓。安樟周围4个建制村有20多个五保户,他们当中大部分是可以集中安置到安樟小学的。教室改造为住宅,主要工程是铺设自来水与下水管道,因此建设费用较低。 农村闲置学校改造为养老公寓是有法规可依的。根据201 1年福建省教育厅《虎扑篮球:福建省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处置的意见》的文件,规定闲置校舍的处置办法有三种:一是改为教学辅助场所,如实习基地、教师宿舍;二是评估拍卖,用于偿还当初建校的债务;三是不能采取上述两种办法的,校舍交给当地村委会作为集体财产,用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使用。安樟小学位置偏僻,不适合做教学辅助场所;新校舍由政府财政资助建设,乡村在建校时无债务负担。因此,安樟小学适合第三种处理办法,可用来发展乡村社会公益事业。 闲置学校改建为乡村五保老人集中养老园,可以一村建一园,也可以多村共建一园,尽量做到离家不离村,使五保老人原有的社会网络能继续发挥作用。乡村五保老人养老园日常物业管理可由乡村老年协会代负责,主要负责养老园的绿化、保洁与维修等工作,日常物业维护费用可由村集体筹集一些,乡镇政府补助一些解决。老人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问题可采取亲属帮助、老人互助、社会帮助等形式解决,其中养老园中的老人互助是最主要的解决办法。(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07-08]校舍盖起校长倒下高校监督再响警钟
- [ 02-19]外企最看重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 [ 11-13]校舍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不得
- [ 11-05]随这所希望小学一道被毁的还有什么
- [ 10-22]穷校舍,奢官衙
- [ 09-05]幼儿园只收官二代 仅有道歉是不够的
- [ 11-17]副省长自曝“家丑”的勇气值得赞赏
- [ 11-17]“等不起”的工程还要等多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