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干部下基层,请打点好“行囊”

2014-12-02 07:35:08?慕容婷婷?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拍电影,常常用到特写镜头。它通过突出某个人物局部或物品细部,或展示内心,或烘托氛围,给人深刻印象。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干部佯装下基层,留下不该有的“特写镜头”,让群众侧目甚至反感。(人民日报,12月1日)

“三头干部”、 “田埂迪斯科”、 “洋腔洋调古人云”、 “乌龟缩头”、 “一只又只再一只”文中列举的种种“不雅”特写镜头,描画了干部下基层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来得太“急”了,该装的东西没装,不该落下的又落下了。所以,干部下乡之前,应该走“慢点儿”,打点好“行囊”。

可能有人要问,不就是下个基层吗,又不是出远门,还用整理啥行囊呀?其实不然,这个“行囊”很重要,它不光包括吃穿住用等生活用品,更为重要的是心系群众的思想意识。

出发之前,先要弄清“为啥去”。下基层,是要推动什么工作,还是要了解什么情况?是要化解什么矛盾,还是要调研什么问题?是访贫问苦排忧解难,还是走访慰问征求意见?有了目的,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为啥去”的问题想不好,下乡就难免成为走过场,“走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样的“下基层”次数越多,离群众反而越远。

出发之前,还要想好“到哪去”。下基层,必然得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样的群众,这也是门学问。到田间地头还是到百姓炕头,到企业车间还是到学校医院,到菜市场问问菜篮子,还是坐公交体会出行难,到不一样的地方,穿的鞋子说的话,见的人问的事自然也就不一样。还没想好“到哪去”就出发,“穿高跟鞋走田埂”,“下雨要人背”的笑话只会越闹越多,“对着老农之乎者也”,“说个政策一问三摇头”的“特写镜头”也少不了。

出发之前,还要仔细找找,别把“心”落下。“心”,是干部下基层行囊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没有它,哪怕天天在基层,也会心猿意马,朝三暮四,“身在曹营心在汉”,取得不了什么实际效果;有了它,纵然高居“庙堂”,也能“心忧其民”,想方设法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和群众建立起鱼水之情。

古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读来引人深思。干部下基层也是如此,请别走的太“急”,打点好“思想”的行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