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开创了“带离监护人”制度,强化了执法、司法工作流程效率与力度,更把为受害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保护,上升为执法者、司法者的强制责任。】 最高法等四部委近日联合印发《虎扑篮球: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意见具体列举了在“父母利用未成年子女乞讨”等七种情形下,经相关部门三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学习的,人民法院可判决撤销监护人的监护资格。 未成年人保护涉及多项法律、诸多制度。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而法律的有效实施在于规则的明确性、可操作性,体系的系统性、衔接性,也在于对特殊群体是否有特殊救济。以此标准,现有相关法律体系显然有所欠缺。 以监护制度为例,我国在法律上确立强制剥夺失职家长监护权制度长达20多年,然而,规定模糊、覆盖不全、未落实各部门责任、缺乏撤销后未成年人的权利救济等因素,导致该制度严重缺乏操作性,相关法律沦为“僵尸”条款。 在追究违法行为的过程中,相关法律也往往“重打击、轻保护”。这也使得相关保护只能寄托于执法者的职业操守、良心良知,并未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强制要求。 在此背景下,四部委《意见》的首要意义在于,将散见于各部门法中的保护制度贯穿起来,将法律赋予各机关的权责集中起来,并对相关规定进行了更细化、更符合现实需要的解释。如规定撤销监护权的具体情形、程序,人身保护令实施程序等。 在夯实现有法律存量的基础上,《意见》还给出了增量。首先,开创了“带离监护人”制度。这种具有创新精神的临时性举措,有效弥补了撤销监护权制度的时效缺失。其次,《意见》多次出现“立即”“迅速”“及时”等措辞,强化执法、司法工作流程效率与力度,更把为受害者提供实时有效的保护,上升为执法者、司法者的强制责任。 《意见》还着力于调动全社会力量,整合村(居)委会、学校、家庭、妇联、福利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优势资源,引入“家庭寄养、自愿助养”等各地试点成果显著的救济模式,临时安置与长期安排并重,让未成年人远离了无人照顾、无人监护的风险。 有理由相信,新规能较好起到法律制度的锁链、执法司法的中枢、社会力量的纽带之作用。同时,我们也须意识到保护未成年人任重而道远,社会各界不仅需要在意见的指导下被组织起来,更需要主动活跃起来,为未成年人撑起无懈可击的保护伞。 相关报道见A09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