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将实行收运、处置主体一体化。而未经许可擅自收运、处置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企业最高可罚款5万元。(《广州日报》1月13日) 食品安全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重点,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提心吊胆,而“地沟油”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地沟油”主要来源于餐馆、酒店、饭堂。因此“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之下,“地沟油”问题不容小觑。据广州市城管委的相关人员介绍,广州餐馆、酒店和集体食堂等大概有6万多家,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的排放量大概是每天1800吨到2200吨,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所占比例在5%~8%左右,然而,目前广州市政府投资的、能够处理餐饮垃圾的设施只在黄埔大田山有一个,处理能力每天大概是200吨,此外还有4-5家符合规定的企业进行回收。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正规回收处理部分,其他的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流向了哪里,又有多少地沟油悄悄地回到餐桌上?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回馈的利润高达十几甚至几十倍的高利益驱动;涉及卫生、工商、质监、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管理导致监管分散执行不力;另外相关立法体系不完善、界定不清晰、相关处罚条例不明确等等。要打击“地沟油”则要从地沟油收集、运输、处置等各环节入手。 其实如何将这些废油“变废为宝”而不至于流回餐桌呢?其实国外有一些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如英国由政府认可的公司负责收集后,最终将这些油加工成可利用的生物柴油等产品;德国回收来的废油,除了制成生物柴油外,不少企业还从中提炼出特殊成分,用于生产化学品、有机肥料等。但在当下,由于管理并不严格、处罚条例并不明确,很多餐饮企业将废油“变废为宝”是以价高者得的方式出售,而仅有的几家正规处理机构却常常面临“吃不饱”的尴尬,所以“地沟油”问题才一直没办法从源头杜绝,估计这也是广州“特许经营模式”出台的初衷了。 为了不让“舌尖上的广州”受“地沟油”困扰,广州在这份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特许经营模式”,也就是由政府部门招标确定全市具有资质的单位,专门收集处理“地沟油”,并将“地沟油”回收制作生物柴油等绿色能源。欲从生产源头上堵截“地沟油”回流饭桌,而未经许可擅自收运、处置“地沟油”的单位,则会受到相应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为防止“地沟油”在转移过程流失,管理办法中提出联单管理制度以及电子联单信息化管理,这就是一大进步。在各个环节对“地沟油”进行全程监管:“地沟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了“身份证”,一目了然。这样一来,“地沟油”管理将可以更加高效透明,可减少中间环节权力寻租现象出现。 当然,有了针对性的法规,关键还是要看执行,只有落实到源头上的监管,才能切断地沟油回流到餐桌上。但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就是全市有6万多家的餐馆、酒店和集体食堂,而管理办法能否有效落实,仅仅靠相关部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大家共同知法守法,营造美好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