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少开车”应成北京治霾重头戏

2015-01-26 08:25:43?潘洪其?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雾霾是北京大气污染元凶,汽车尾气是致霾元凶。北京治霾人人有责,当“少开车”成为科学合理、公平公信的社会共识,成为大多数北京市民的自觉行动,北京治霾必将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昨天,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市政府虎扑篮球:《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PM2.5一级(优)天数为93天,比上年增加22天,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为45天,比上年减少了13天。报告提出,2015年要继续综合运用价格、税费等经济政策,引导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相关报道见A6版)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去年3月1日起实施,今年市政府就将《条例》实施情况作为重大事项向人大会议提交报告并提请审议,这充分显示了市人大和市政府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北京大气治污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治污工作须臾不可放松。PM2.5是北京大气污染的元凶,市政府提请审议的这份报告,很自然“引”出了北京去年完成的《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的研究》。这项权威研究显示,北京市全年的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占64%至72%;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和餐饮等其他排放,对北京PM2.5的分担率分别是31.1%、22.4%、18.1%、14.3%和14.1%,说明北京主要通过控车减油、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治理大气污染,是科学有效的政策选择。

北京是“汽车大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60万辆,其中私家车占相当大的比例。汽车已成为北京市民生活和城市运转的重要工具,但是近年来,主要为治霾而出台的车辆限购、限行措施,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有时给一些人带来较大的困难,有人因此对限购、限行政策颇有意见,并提出尖锐的质疑。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曾公开批评说,环保部门公布私家车对北京雾霾的“贡献率”,一会儿说是16%,一会儿说是22%,简直是胡说八道,我觉得汽车尾气排放对北京雾霾的影响,只相当于一个居民在小区里放了个屁。另有人就去年春节期间北京大量私家车外出但雾霾仍十分严重,认为这种情况足以证明,私家车与北京雾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所谓“机动车尾气相当于居民放个屁”,显然不像是科学的结论,那名政协委员后来也承认,这样说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词。而今,专业、权威的研究证实,机动车排放对北京雾霾的“贡献率”不止16%或22%,而是高达31.1%,将汽车尾气称之为北京的“致霾元凶”,一点儿也不为过。至于去年春节期间私家车少而雾霾依然严重,则与私家车数量多少无关,而是缘于区域传输因素——前述《研究》证实,在大范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引发空气重污染时,区域传输对北京PM2.5的分担率达50%左右。总之,汽车尾气对北京雾霾“贡献”最大,这一结论目前看来是毋庸置疑的,通过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规范、引导市民少开车,也就应当成为北京治霾的重头戏。

围绕这个重点,北京治霾需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发力。一是,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要加强公共交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补上一些长期存在且不为人重视的“最后一公里”,以方便快捷的网络和经济实惠的价格,吸引市民主要选择公交出行。二是,进一步完善汽车限购、限行的政策手段和经济手段,从立法立规的程序到执行实体政策和规定,都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真正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以更大的合法性和公信力赢得市民的理解支持。

三是,限购、限行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尽管十分有利于大气治污,最终对所有人都是好事,但毕竟给一些人特别是私家车主带来了不便,造成了汽车使用权益的减损,因此应从维护公平的角度,通过减免税费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偿。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北京治霾人人有责,当“少开车”成为科学合理、公平公信的社会共识,成为大多数北京市民的自觉行动,北京治霾必将取得了不起的成绩。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