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目标7%左右背后的逻辑,是让民生得到较充分保证,是基于对经济增长现实的清醒考量,是为优化发展环境腾出时间和空间,是既立足当下更立足长远。】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对于GDP,我们习惯了8%乃至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7%是一个新鲜而陌生的增长速度。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和考量? 首先,7%左右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之所以需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目的不是刷出漂亮数据,不是要拔苗助长,而是为了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和收入增长。能够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增长,才是真实增长,否则增速再高也是泡沫。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就业和居民收入呈现相反走势: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7%,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人口是150万人左右;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就业人口上升为178.6万人。此外,尽管最近几年GDP增长趋于降速,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没有降速,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0.6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走势,是因为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吸纳的就业岗位都会上升,而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又保证了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GDP增速设定为7%左右的同时,今年仍设置了10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底气就在这里。 其次,7%左右是充分评估经济内外环境后的选择。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脆弱,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并不稳定。从内部环境看,经济增长的潜在速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红利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支持力度在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追求高增长速度等于竭泽而渔,不利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7%左右有助于实现经济向中高速增长平稳换挡,培育内生型增长环境。不再追求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中国经济需要防止硬着陆。因此,设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增长目标,有助于平稳换挡,将资源投入到各领域的深化改革、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上来。财税体制改革、国企和国有资本改革、打造三大新经济支撑带是当前的重头戏,如果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就可获得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空间,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与忽视经济结构性问题的高速增长相比,解决结构性问题更有价值。 GDP增速目标7%左右背后的逻辑,是让民生得到较充分保证,是基于对经济增长现实的清醒考量,是为优化发展环境腾出时间和空间,是既立足当下更立足长远。就此而言,尽管从数据看,7%左右是一个降速的转折点,但更是一个着眼于未来长期稳定增长的转折点。 |
相关阅读:
- [ 02-03]调低GDP,但不能放低状态
- [ 02-03]印度GDP“变脸”结论没那么乐观
- [ 01-31]GDP增长目标下调后应有新考核目标
- [ 01-30]淡化GDP切莫走极端
- [ 01-30]财政收入应与GDP目标同步下调
- [ 01-29]从“GDP论英雄”到“改善民生论英雄”
- [ 01-29]拜托少拿人均GDP说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