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15-03-09 17:09:04?巴音朝鲁 骆惠宁?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巴音朝鲁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骆惠宁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3月6日,虎扑nba:在江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改革生态文明制度 完善绿色发展环境

巴音朝鲁代表(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有金色的粮仓、黑色的沃土、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森林,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最重要的品牌。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十分突出,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减弱,中部黑土地流失、西部湿地和草原退化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虎扑篮球: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去年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大大提升。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还组织清理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违规产能,去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化学需氧量下降2%,氨氮下降2.5%,二氧化硫下降1%,氨氮化合物下降2.5%,全部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吉林省生态特点,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重点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西部生态区建设工程,构建绿色、循环和低碳的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西部通过河湖连通工程,湖泡、湿地面积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70%以上水平,鹤类在吉林省迁徙停留种群和数量逐年上升。东部地区野生东北虎、豹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也得到较大恢复和增长。

本报记者 岳富荣整理

改革红利弥补劣势 制度创新释放活力

骆惠宁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改革只有让群众受益,才能有持续的力量源泉,推动青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红利弥补区位劣势”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领域改革,实现了改革元年的良好开局。

实践证明,改革只有让群众受益,才能有持续的力量源泉。我们将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引领,抓住国家在青海省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三大改革试点的契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更多地惠及群众。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去年被国家六部委列入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们将力争通过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强化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建立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机制等重点改革,为改变“九龙治水”现状,实现“两个统一行使”闯出一条路子。

去年,中央将青海列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今年,将重点推进办案公开、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风险评估试点等工作,力争通过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确定法官检察官员额等改革,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条件。

医改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近年来,我们在医改上大胆探索和实践,今年,将全面开展省级综合医改试点,突出抓好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3项攻坚任务,统筹推进34项具体改革任务。

改革就是要“动奶酪”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必须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推动青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卫 庶 张志锋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