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捐款承诺”留个人性化的反悔期

2015-03-16 09:13:47?郭元鹏?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针对“诺而不捐”、“多说少捐”现象,在两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向立法机关建议,在法律中增加虎扑篮球:“兑现捐赠承诺”的条款,通过法治的方式来消除这一不良现象。他的建议是在《慈善法》中增加“兑现捐赠承诺”条款,以法律的名义,让这些人兑现“慈善承诺”。(3月15日《新华网》)

笔者对于民政部长的立法建议是支持的。只有从法律的高度加以规范,加以惩罚,才不至于让一些人在表达爱心的时候信口开河、不负责任。这样,大家在承诺的时候也就会谨慎些的,在承诺之后才能更好的兑现承诺。这对于慈善事业资金的积累是好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举双手赞成立法。但是,如果真的立法的话,笔者的建议是既要有法律的庄严,也应该有法律的柔情,应该设置一个“反悔期”的条文,就是要留下一个“反悔期”。要知道,“诺而不捐”、“多说少捐”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有一部分人的确是因为不诚信,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特殊情况。

比如说,有的志愿者也表示要支持一位学生上学,在承诺的时候,可能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并没有和家人商量。而这个家庭也是困难的,有老人要赡养,有孩子要抚育,加之本身生活就不富裕,可能就会因为家人的不理解而放弃。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一味法律严惩也是不人性。捐款是伟大的,不捐款并不龌蹉。对于这种情况下的爱心,就应该给人家留下在承诺后和家人商量的机会。家人反对,也应该有反悔权。

比如说,一些企业也承诺捐款1000万了。承诺的时候,正是企业效益旺盛期,结果没几天企业遇到了特殊情况,陷入了难以周转的困境。虽然他们也想奉献爱心,可是怎奈企业已经成为了“泥菩萨”。对于这种情况的所谓“诺而不捐”、“多说少捐”,是不是也应该充分理解?

对于因为特殊情况“失信”的个人和企业,更应该善意的培育他们的善心继续成长,而不应该是用法律一杠子打死。否则的话,也会伤害了慈善事业。

当然,对于那些故意“诺而不捐”、“多说少捐”的行为还是需要惩处的,不能让他们得了荣誉却失去了德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