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数人同住一宿舍。北大与清华是四人一宿舍,在国内大学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我分到的宿舍,还算走运,是比较新的一栋——建于1999年。它的配置也堪称豪华:26平方米的套内面积,比上个学期惨遭拆除的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宿舍多出10余平方米;带阳台,有独立的盥洗室、卫生间,洗澡也不用风尘仆仆远赴大澡堂,在楼道里的公共浴室便可解决——算是给女生留了一个优雅的颜面。 然而你永远不要低估了女生们添置东西的能力。独立生活的新奇感,和女生天生的购物欲交织在一起,让刚入校时未饱和或者刚刚饱和的寝室状况迅速膨胀到过饱和的状态,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寝室不像家永远有吸纳的空间,我们拥挤地和物件生活在一起。 同样拥挤的,还有我们的个人空间。 像研究社会学的老师提到的,国人的个人空间意识尤其不强。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一个自己的独立房间;到我们成长到需要一个自己的房间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在进门前先叩响你的房门;家长的关爱备至也许并未留给我们一个隐私的底线;而在接触到同龄人之后,我们对同辈的好奇也会让隐私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害怕着隔膜,厌恶着小气,却忽略着隐私。 这种情况延伸到了大学。这时的我们虽已成年,却依然由于特色的住宿安排做着一些幼稚的事情。大一刚进校的时候,宿舍四人由于距离的亲密而迅速靠近,一时的诸多出行安排,小到出门吃饭,大到逛街购物,都是四人一同。这种小团体的协同关系从生活中带入了学业。 由于宿舍由学院安排,同一宿舍的人多是同一学院,大一或大二尚未分专业的时候,需要小组完成的作业多是以宿舍为单位迅速集结。这样的好处是,方便了交流与沟通;弊端则是,束缚了我们拓展交际圈的能力,也限制了我们和更为合适的同伴组合的能力——亲密的距离将我们绑架。 在大一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不是作为独立的人而行动,而是一个如今看起来越发有些臃肿的四人组合。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完成规定的小组作业——这样一个看似舒适的小圈子容易让人形成依赖,放弃一些更为自我的个人层面的选择。 |
相关阅读:
- [ 11-03]学生宿舍用电异常不能无解
- [ 09-01]大学生自主选宿舍事关教育公平
- [ 08-25]“县委宿舍楼”怎成了“棚户区”
- [ 08-07]星级式学生宿舍背后的教育错位
- [ 07-25]“燕京学堂”宿舍选址彰显名校担当
- [ 06-13]大学宿舍装空调无需温情倒逼
- [ 02-18]大学宿舍饮水机投毒案为何又发?
- [ 01-26]女生宿舍可封闭,管理思维应开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