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劳模精神成为我们时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2015-04-29 20:31:53?赵昂?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虎扑nba: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刘云山宣读表彰决定。2968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据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有28247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劳模的名字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劳模的精神也激励了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坚守信念、追求梦想,立足岗位、发挥才干。

2013年4月28日,虎扑nba: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座谈时指出,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

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享有崇高声誉,备受人民尊敬。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劳动伟大,劳动光荣,正是这样的劳模精神,使得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一词正因如此,劳模精神成为了我们时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如何才能能让劳模精神更好地发挥精神高地的作用呢?

首先,应当全面领会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要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而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这个时代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下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向,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亿万职工群众的用劳动来参与,来推动。劳模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的意义,不言而喻。

另外,我们还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践行劳模精神。从人们耳熟能详的王进喜、时传祥到如今新时期的劳动模范包起帆、郭明义,他们从事的行业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坚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立足本职工作、刻苦钻研,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每一名劳动者,都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亿万职工群体中的一份子。每一个人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不仅仅是在实现着自己的幸福,也在为开创全民族的美好未来贡献着一分力量。因此,我们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足本职岗位,提高自身素质,用智慧和勤劳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对劳动者的要求不只是勤劳,也需要更高的素质。学习劳动模范,要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新知识、增强新技能。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传播和弘扬劳模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工会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导群众学习劳模、争当劳模,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当然,传播劳模精神,不能只有劳模做表率,以劳模精神要求自己,以劳模标准提高自己,每一个劳动者的实际行动,都是对劳模精神最好的传播和弘扬。人人学习劳模,人人尊重劳动,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创新劳动,只有这样,勤奋做事、勤勉做人、勤劳致富才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形成全面奋斗、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语中,包括了“敬业”和“诚信”。敬业就要求每一名公民都要具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敬业就要求每一名劳动者要诚实劳动,只有诚实劳动,才能破解难题,实现梦想,铸就人生的辉煌。

每一个劳动者的人生梦想,汇聚在一起就是宏伟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不是空谈出来的,靠的是千千万万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流淌汗水,一砖一瓦,胼手胝足。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铸就劳模精神的广大劳动模范,是亿万职工的学习榜样。正因如此,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劳模精神都永远是亿万职工群众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