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好作品”向何处寻

2015-05-20 09:17:28?李树杰?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会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对一些人的人生也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它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强大,让人生的坚持和目标更加笃定。曾几何时,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平凡的世界》,成为许多青年人精神世界的“圣经”,成为他们一生中战胜苦难、经受磨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品力作,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些年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好作品似乎越来越少。能创作出给人以无穷精神力量,让读者为其作品人物命运魂牵梦绕、激动得吃不好睡不香的大家并不易寻。走进偌大的书店,虽满眼的热闹花哨,却很难找到一本真正想读的好书。

面对当前这样一个大潮迭起、乘风破浪的时代,应该说我们缺的不是生活和素材。比如轰轰烈烈的发展和改革浪潮,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都应是作家求之不得的创作源泉。可一些优秀的作家却好像集体失忆、集体失踪,或者躲在象牙塔里不能自拔。呈现给读者的作品,泛滥而缺乏精品、急功近利而缺少沉淀。要么是期期艾艾、陶醉于小我世界,要么是挖一些故纸堆,借古人消块垒,要么是阴暗晦涩,沉迷于盗墓、官场黑幕之类,要么就是娱乐万岁,俗不可耐。打开电视,观众看到的多是勾心斗角的宫斗剧、胡拼乱凑的穿越剧,以及俗套老套的家庭肥皂剧。有时胡编乱造和虚假让人哭笑不得。比如,一人消灭了一个鬼子小队,20世纪20年代的女主角竟然手拉拉杆箱优哉游哉上火车。

虎扑nba:总书记强调:“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一些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如茅盾、柳青、赵树理、老舍、路遥等,无不把艺术生命的根深深扎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无不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萃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描绘出独特的故事、人物、心理和命运起伏。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亲自下到煤窑当煤黑子,赵树理更是天天和农民滚在一起。但我们现在一些作家敢说脑子中真有“生活”?好多写农民的知道农民、农村多少?好多写所谓官场的,又到底了解干部多少?创作不真诚,作品只能到处弥漫着主观虚设和种种矫情。

每一代人都需要经历精神的成长,每一个民族都需要持久不断地焕发青春活力。作家梁晓声曾说,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的故乡,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故乡。他进一步说,让更多的人从青少年时期就拥有良好的精神故乡,是作家肩负的时代责任。眼下,我们的作家正肩负着这个重要的责任。站在时光的河流之上眺望,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繁华都市的街头,30多年的时空变迁,给我们的小说和作家创作带来多么宽广的创作空间。让我们的作家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这也是亿万读者最为真切的呼唤。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