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葫芦瓜”们应多点科普宣传
2015-05-21 11:16:56? ?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葫芦瓜一直都是夏季颇受市民欢迎的时令蔬菜,但是近日虎扑篮球:网友“小黄人”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吃了几口味道苦涩的葫芦瓜后竟然上吐下泻,到医院对症治疗后才好转。19日,导报记者从虎扑篮球: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因吃了苦葫芦瓜而中毒的事,国内已经发生了多起。(5月20日《海峡导报》) 就因为吃了几口葫芦瓜,就把自己吃进了医院,这种事多少有点可怕。 据疾控中心的人员解释,“普通葫芦瓜可以放心食用,但是苦葫芦瓜中含有碱糖甙毒素,碱糖甙毒素是一种植物毒素”。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碱糖甙毒素显然是一个过于冷僻的专业词汇,不懂完全正常。事实上,大家也没必要记住这个专业词汇,只要记住“苦葫芦瓜”有毒就行了。 都说“民以食为天”,但一些食品若是烹调不当,非但不能滋补身体,反而食之有害。比如说鲜黄花菜、四季豆等若是未能完全煮熟,就会产生毒素,可能将食客“毒”进医院。至于一些颜色异常鲜艳的蘑菇,据说本身就含有剧烈毒性,一口也不能食用。除此之外,有毒的蔬菜还有不少。 人人都要吃饭,却不是人人都知道哪些蔬菜有毒。为了确保民众的健康,有关部门应当对“葫芦瓜”等蔬菜多点科普宣传,让大家都能掌握基本的“烹调常识”。 |
相关阅读:
- [ 04-29]能否让“民间气象”向科普转型
- [ 04-27]多做沟通或许还是个科普良机
- [ 04-10]对“性别”的认识也需要一场科普
- [ 03-31]质疑通信基站折射科普不在“服务区”
- [ 02-11]莫给“试吃”转基因大米贴上科普的标签
- [ 02-11]谨防科普协会变成“歇会”
- [ 02-04]一号文件首提转基因科普释放啥信号
- [ 09-24]“笔仙”滋事,科普如何先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