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看清银行卡案上游和下游的“次生犯罪”

2015-06-01 15:19:58?高创?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不管你是谁,仅需600元至1200元不等的价格,就能在互联网上购买到一套包括银行卡、他人身份证、手机卡、U盾、开户申请单等在内的“银行卡套餐”,涉案的千余张银行卡流向全国各地。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历时5个月,破获这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妨害信用卡管理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由此滋生的‘下游’犯罪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此类犯罪的危害。(5月30日《法制晚报》)

一套“银行卡套餐”,卡、证、手续等一应俱全,售价600元到1200元,非法销售者大肆攫取暴利。就银行卡犯罪而言,必须看到滋生利益链的现实土壤:一则,银行本身对银行卡的申请管理流于形式,信息审核走过场,违法者钻了银行“实名办卡”制度的空子。今年4月,太原晚报记者曾“冒用”他人身份,对19家银行网点进行了暗访,结果令人吃惊,竟有13家银行“中招”,“实名制”成了摆设,身份审核走了过场,与身份的真实性相比,银行似乎更关心业务量的提升。

二则,诈骗、贩毒、洗钱、逃税等违法行为为非法银行卡流通提供巨量需求空间。通过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办理银行卡,转手倒卖获利,银行卡成为下游犯罪工具。因而,治理银行卡犯罪案件,必须跳出“就案论案”的圈圈,顺藤摸瓜,切断利益链条上的寄生虫,才是“治卡”的根本。

具体来说,就是要看清银行卡犯罪的“案中案”,找到上游和下游的“次生犯罪”,一举歼之。一方面,银行卡案上游藏污纳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买卖居民身份证甚至网络商城交易平台非法助力等,无一不为银行卡案爆发垫石铺路。因而,根治银行卡案,公安部门必须沿案“回游”,既打“七寸”,又要“除根”。当然除了打击治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仍然呼唤立法保护等顶层设计。目前,网络安全法被列入十二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电子商务法已完成4部立法大纲,防范银行卡上游“次生犯罪”有了制度和法律雏形,治理的工具箱日渐丰富。

另一方面,银行卡案背后案件危害巨大,银行卡成为下游犯罪和转移资金的非法工具。以电信诈骗为例,据统计,2013年国内这类案件发案30多万起,造成直接损失达100多亿元。而在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后,犯罪分子设立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提现,银行卡案件中的批量卡成了下游“次生犯罪”的帮凶。

看清银行卡案上游和下游的“次生犯罪”,当以侦破的银行卡案件为突破口,逆势而上、顺流而下,举多方合力,才能遏制伤害的蔓延。金融机构加强监控、跟踪异常,监管部门推动信息共享,执法部门协同打击,这些,才是银行卡规范管理、次生案件查处的题中之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