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不要借高考消费悲情故事

2015-06-11 08:34:19?北青报特约评论员?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值得报道,不是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质疑。对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受丧父打击的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而不是成为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人物,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对象。

“爸爸,你要注意身体,我会好好考试的。”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没有等到父亲电话的四川考生韩某,给父亲发去一条短信。她并不知道,她的父亲已去世9天。为回家陪女儿备战高考,在外打工的父亲从宁夏赶回四川,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据报道,为了让女儿专心高考,韩某的母亲强忍悲痛,将这一消息隐瞒了11天,直到8日下午,走出考场的韩某才得知内情。当晚在殡仪馆,她跪倒在父亲灵前,失声痛哭。

高考前夕,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为了不影响子女高考,于是隐瞒不幸的消息,等到高考结束再告知真相,全家人抱头痛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印象中,似乎每一年的高考,都会有类似的悲情故事发生,而每一次,都会引发公众的无限感慨与叹惜,接着是一轮虎扑篮球:“该不该隐瞒真相”的大讨论,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舆情套路。

这一次也不例外。有一种观点就认为,不该把高考置于亲情之上。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身为女儿就该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以尽孝道。高考再重要,也不该弃最基本的亲情伦理于不顾。更何况,高考凭的是实力,心情悲痛未必就考不好。反对者说,这是两害相较取其轻,尽孝固然重要,但高考同样重要,并且一名学生为了高考准备了十几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可谓毕其功于一役。为此家人隐瞒真相,让孩子以正常的心态参加高考,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也有网友引申到更深层次的意义,认为这表明高考被过度放大,甚至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再一次证明了“一考定终生”的弊端。

其实,这样一起交通事故个案,实在背负不了这么多的意义。同样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是人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而作出的,别人无权干涉,更无须非议。因为说到底,这完全属于家庭隐私,无关道德与法律,更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本来就没有对错和高下之分。相比之下,更应当关心的是,对于一个遭遇不幸的家庭而言,媒体将其家庭隐私曝光于公共视野,使一个有名有姓、“有图有真相”的悲情故事,成为一个公众热议的社会话题,有没有考虑过这家人的感受?当无数网友以旁观者的心态,打量和审视韩某一家的悲剧和隐私,评价她母亲该不该隐瞒她父亲去世的真相的时候,会不会粗暴地撕裂了他们的伤口,使他们受到二次伤害?

并不是所有的悲情都值得报道,也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质疑。一方面,“父亲回家陪女儿高考,路遇车祸去世”虽然不乏关注度和话题性,但并没有突出的新闻价值。交通事故每天都在发生,这次交通事故并没有十分特殊的情况,只是碰巧“赶”上了女儿高考,对社会不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应该说,这类报道年年都有,即便有一些新闻价值,也早就被“榨干”了。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应该遵循相应的新闻伦理,以不伤害报道对象为底线。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又遭到丧父打击的高中女生而言,她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需要用时间来平复内心的悲痛,而不是成为报纸、网络上的新闻人物,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对象。

由于高考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每到高考季,很多领域都会形成“高考热”,比如“高考经济”,商家围绕高考大做文章;比如高考舆论热潮,各大媒体以高考为由头,殚精竭虑挖掘有关高考的人物事件,以至于高考都结束了,各种“高考故事”、“高考感受”、“高考盘点”还在源源不断登台亮相。这些对高考的过度消费或恶意消费,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