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毕剩客”背后的问题

2015-06-18 10:13:03?吴左琼?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杭州,一家叫“携职”的小旅社就像座中转站,创立7年,超过3万人次曾栖居于此。他们大多是毕业后工作还没着落的年轻人。有人待两天就走,有人长住一年,也有人不断离开,又不断回来。(6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毕剩客”现象含义很多,一方面是毕业生供需总量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就业难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造就了一个个蜗居在城市里的“毕剩客”。社会有效需求与毕业生就业理想的磨合过程需要政府和就业部门的不断努力,也需要学校、毕业生以及全社会深刻的反思。

首先,大学的教育也不应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实践能力也是大学教学的组成部分。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说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成功的。

其次,大学生自己也应该反思,是否有尽早为自己的工作打算?对于每一个毕业生而言,适合自己并有利于发挥自身长处的岗位就是最好的工作。如私营企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对人才求贤若渴,毕业生去了将会大有用武之地;一些小地方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充满生机,回乡创业成功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纠结于进入大企业、留在大城市、考上公务员,这种狭隘的就业观要不得,这也是毕业生亟须走出的就业“误区”。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人生价值观,不断磨练自己、提升才干,尽可能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才能成为用人单位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

在布满荆棘的就业路上,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不惧怕困难和挫折;保持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不为功名利禄所左右。做到这些离理想就业就不远了!(吴左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