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死刑”讨论何以陷入情绪化对抗?
2015-06-19 10:36:21??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一律判死”背后的现实焦虑 里工 虽然有人指出这一刷屏现象为互联网营销,但无论如何,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足见贩卖儿童的话题是多么为人瞩目。 对于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相信人们已是耳熟能详。反方意见以学界为代表,认为死刑对犯罪的震摄力非常有限,比如,故意杀人罪的首选就是死刑,可现实是故意杀人的犯罪并无法禁止;其次,如果判人贩一律死刑,那人贩子就会成为活在刀尖上的亡命之徒,不仅抓捕困难,更可能把被拐的孩子陷入危险境地。而民众的正方意见同样站得住脚:首先,无法禁止就是认定震慑效用有限的原因?其次,死刑固然让实施犯罪者再无所忌惮,会铤而走险成亡命之徒,可对于那些仅仅是心存歹念者,严峻的死刑会否让他们念及后果悬崖勒马呢?无论你同意哪种观点,之所以在网络意见征询中,“一律判死”的支持者占据了绝对多数,都反映了当下贩卖妇女儿童的猖獗,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对于贩卖儿童,法律并没有“回避死刑”。 根据刑法,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起刑点是5年,如果有加重情节,可判10年以上至无期。虎扑篮球:加重情节,刑法中给出了8种情形,比如拐卖三人以上、有奸淫行为、使用暴力手段等,这8种情形基本上涵盖了在拐卖行为中出现的所有恶劣情况,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判死刑。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了解另一组数字: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立案数超过18000件,但是被侦破的案件不足4000起,破案率不足22%,这一数据,低于国内年均40%左右的刑事案件破案率——如果高达80%的案件无法侦破,那么,民众“一律判死”的呼声也就可以理解。 所以,我们不必纠缠于理智、网络暴力等字眼,而是要明白,这“一律判死”的呼声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民意期待,继而去考虑如何应对这不容乐观的形势,比如加大对买方量刑等办法是否可行。切记,法律理性没有错,可公众的声音,也绝对是重要参照。(北京晨报) |
相关阅读:
- [ 06-19]人贩死刑辩论中的“愤青”和“理中客”
- [ 06-19]人贩死刑:朋友圈在改变公共讨论
- [ 06-19]打击人贩更应检讨社会政策不足
- [ 03-05]对“人贩判死刑”应剔除情感宣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