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大学应全部取消官员兼职博导

2015-06-26 15:25:10?熊丙奇?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大学之所以热衷聘请官员兼任博导,是拿头衔去与官员交换,建立所谓的“政府关系”,借此发展官场人脉资源。官员兼博导,根源在于我国大学行政化。只取消官员兼博导,而不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科研管理体系,行政权力还是会干涉大学办学,而大学也难有自主办学空间。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布改革方案称,人大将严控包括官员、企业家在内在职博士生的录取比例,并缩减了包含省部级官员在内的兼职博导人数。(新京报6月25日)

在笔者看来,大学不仅要缩减官员兼职博导人数,而且,有必要全部取消官员兼职博导,这是完善导师制的根本要求。我国大学聘请在任官员,尤其是省部高官兼职博导,曾被认为是官学结合的典范——官员亲自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学校获得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学生也有部长、省长导师,可是,在实践中,这种“官学结合”,变为官学不分,以及权力通吃。对于官员来说,被聘为大学兼职博导,可以借此获得学术声誉,为自己贴金,那些只兼职不做事的官员博导,还算“好的”,有的还进一步申请国家课题,捞取学术利益,但由于其工作繁忙,申请课题基本属于挂名,申请到之后,交给其他教师或自己的研究生、博士做,然后再在课题成果中署名,而指导博士,也只是象征性的,更多工作是由大学委派的副导师指导,很多官员博导的弟子,很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导师——有官员博导就曾在说自己工作很繁忙时提到,博士生交给自己审阅的博士学位论文已经放了半年了,还没有看,这在他看来似乎很正常,可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则是误人子弟,这不是拖延学生的毕业时间吗?

大学之所以热衷聘请官员兼任博导,不是真出于培养学生的考虑,而是拿博导头衔去与官员交换,以建立所谓的更好的“政府关系”,于公,是为了使学校获得更多的拨款、项目,在项目评审中,希望兼职博导的官员能关照学校;于私,则是某些掌握大学学术权的负责人,拿博导头衔,去为自己申请课题、官场晋升开道。

很显然,官员兼职博导泛滥的背后,与目前的教育拨款体系和学术管理体系有关。由于教育拨款由政府部门负责,因此,近年来,诸多大学都“跑部钱进”,学校花大量时间去跑政府关系,有的大学还设立驻京办,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学校聘请官员做兼职博导,这只是“跑部钱进”的一个招数,可谓为获得资源不择手段,不顾教育的脸面,如果这种拨款体系不变,就不可能理清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再就是学术管理和评价,现在很多科研项目是由政府部门设立的(或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再由政府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官员很容易利用手中的职权对评审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申请课题,需要有“人脉关系”,大学也就积极发展这种人脉关系。对大学来说,能说服某个官员担任兼职博导,也成为办学的政绩,而在这种情况下,官员担任兼职博导,似乎还是给大学面子——想聘请自己担任兼职博导的学校多了,这也是不少官员担任多个学校兼职博导的原因,不是其水平有多高,而是他手中的资源很丰富。大学并不是真要其指导博士生,而是借此发展官场人脉资源。

这是对导师制的严重背离。事实上,博导本就不该是学术头衔,这只是一个职务而已,在国外大学,一名刚从大学毕业的博士,被受聘担任助理教授,也可以招收博士生,只要能招收到博士,他就是博导,可在我国,博导成为了一级学术头衔,比教授还要高一级。另外,大学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教师按等级进行评价、管理的方式,在配置教育资源和学术资源时,大学内部也是行政说了算,会看教师的头衔和身份,这会引导教师去追逐头衔。大学要完善导师制,就必须取消把博导作为头衔的做法,真正做到导师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负责,对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实行学术同行评价。

说到底,官员兼职博导,根源在于我国大学行政化。只取消官员兼职博导,而不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科研管理体系,行政权力还是会干涉大学办学,而大学也难有自主办学空间。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指出,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就在于理清政府、学校在办学中的权责,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同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只有大学切实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才能让大学回归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坚持教育原则和学术原则的办学主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