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招生季,对于大学而言,生源是其生命线;对于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而言,生源自然不是问题,优质生源或许才是问题。北大、清华为争取优质生源公然“掐架”,虽有辱斯文,却也是竞争使然。 但是中国最有名的两所大学招生工作人员“互掐”,不禁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索。 思索一:考取高分的学生一定是优质生源吗? 先举几个“极端”的例子,马云当年一定不是优质生源,也压根进不了北大、清华招生人员的“法眼”,但是他创造了奇迹,他创造的奇迹即便让一个“优质生源加强营”也难以望其项背。马化腾当年也一定不是优质生源,也压根不会引起北大、清华招生人员的关注,可是,他也创造了奇迹,如今他的麾下一定汇聚着不少已经走出大学的“优质生源”。乔布斯当年读的大学不是牛津,也不是哈佛,他也一定不是优质生源,可是他创造了苹果。 事物可以辩证看待,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没有考取高分的不一定是劣质生源,考取高分的也不一定都是优质生源,招生人员一股脑在所谓优质生源上“掐架”、费心思,万一像当年一样又错过了马云、马化腾们呢? 思索之二:招生人员不看分数看什么? 即便是北大、清华之中那些久经考验的招生人员,面对考生,如果不看分数,他们还能看什么?作为1979年就参加了高考的“过来人”,我基本可以确定,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招生人员还是只能看分数——而且,事实上,不止中国的大学对考生的分数很重视,外国的大学也一样很重视;不但公办的大学很重视,民办的大学更重视。有“顺口溜”为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试的目的就是要把成绩分出“三六九等”,“煮分论英雄”。因此,看“分”“拿”人无可厚非,问题是如何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让马云、马化腾、乔布斯们这些分数不高的“怪才”、“奇才”一次次成为中国顶尖大学招生工作的遗憾。 思索之三:招生人员的素养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身后的大学形象。 大学招生人员,亦是教育工作者,在公众眼里,他们就是大学教师。而在微博这一公众平台上公然“开撕”、互相指责、爆对方的“猛料”,确实会让社会公众对教师之“德”与素质之“低”产生一些不好的看法,何况还是中国最有名的两所大学的老师。招生人员的招生行为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身后的大学,事件虽然是招生人员所为,但代表大学形象。而优秀大学应该是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2014年9月9日,虎扑nba:同志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师者为师亦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我现在是一所民办大学的校长,最近几天,也有个别竞争对手以恶意营销、诋毁等方式对我所在的大学进行攻击,学校有关部门的同志意欲“以牙还牙”,被我制止了,如果我们也那样做,我们和对手还有差别吗?对手越“在乎”我们,我们越要在意自己的形象。 思索之四:大学之间,竞争的到底是什么? 招生季,有的学校许诺给奖金,有的学校许诺可以随意选专业、转专业,为了能“拿”到优质生源,似乎一切原则都可以突破。在北大、清华的这场“口水仗”中,大家似乎忽视了最不该忽视的“细节”——大学之间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师资,是院士,是教授,是学者,是专业,是成果,是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的办学特色。北大、清华属于综合性大学,但是再“综合”,在很多方面也会各有千秋,远看是“满汉全席”,近看还有精品菜系。这才是吸引优质生源的独门法器、绝活儿。我当年考大学时,选的是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因为我喜欢计算机。即使我是当年的高考状元,我依然会选择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因为它是中国最好的。 北大、清华是中国两所顶尖的大学,它们为什么不能牵手发展?为什么非要分“北约”、“华约”两个阵营?在这样两所大学工作的老师、工作人员,难道不应该朝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目标而做事、做人、做学问? 我最后还想说的是,不要让为师者不太正当的“诱导”、“许诺”甚至金钱轻易击碎一个尚未经历多少风雨的年轻人的理想和抱负。对于招生而言,是一时的荣光,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一生的遗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