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学生校园伤害别和挫折教育混为一谈

2015-07-22 08:10:26?艾萍娇?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的陈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平时乖巧的女儿竟然被同学长期“强索”零花钱。她从女儿同学口中得知了信息,马上问女儿为什么不与她说。六年级的女儿非但没有辩解,反而一直在哭,这让陈女士手足无措,而女儿自己则想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共青团长春市委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不断涌现的外界压力,部分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在11至17周岁的青少年中,心理健康差与较差者的总体发生率为19.1%,比例居高不下。

这则新闻报道传递的信息令人困惑:明明是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伤害,怎么变成了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够?难道面对同学的伤害,只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就能应对?对于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当然有必要,但这不能和防止校园伤害混为一谈。对于防止校园伤害,事前应该教育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受到伤害之后,要有维权意识,不能保持沉默,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其走出心理阴影。

学生遭遇校园伤害,当然可视为遭遇挫折,但这种挫折与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大有不同。后者多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整有关——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被负面情绪影响,无法理性看待失败和不如意,失去自信,甚至走极端。对于这类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学业和生活中的失败,对自己要充满自信。而校园伤害则往往是外界给学生带来的意外打击,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情绪冲击,严重影响其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如处理不当,有的学生会怀疑社会、人生,会自暴自弃。对于这类学生需要的是及时救助,而不是要求他们“坚强”、“加油”、“挺住”。

近年来,我国校园伤害事件呈高发之势。在讨论校园伤害事件时,舆论比较关注对施害者的惩处,却忽视对受害者的心理咨询、辅导,甚至还有的媒体根本不管受害者的隐私、内心想法,去采访报道当事人,这其实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从人性角度分析,任何人遭遇意料之外的伤害,都会是严重打击,对他们来说,需要外界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而不是漠视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自己走出阴霾。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和学校要有正确的认知。假如学生遭遇伤害后一蹶不振,我们还认为他们耐挫能力不强,那是不是会让学生再一次感到受伤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就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耐挫能力为名举办夏令营,培训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魔鬼式训练以及体罚。这是不尊重学生权益、身心健康的反教育,结果没有培养学生的吃苦意志,反而闹出严重伤害学生的丑闻。还有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培训也是打着“成功学”的旗号,培养学生如何面对侮辱、潜规则,包括在培训时让学生受胯下之辱之类。前些年还曝出培训导师性侵学生的事件,其理由居然是,这是在培训学生“过这一关”。

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是要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父母不能包办代替。在学生受到意外伤害后,强调学生个体坚强面对,把学生的“软弱表现”斥责为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不是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而是心理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必须有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要允许学生在受到伤害之后表现“软弱”、“无助”,积极倾听他(她)们的内心所想,和他(她)们一起走出心理阴影,并从事件中学会保护自己,这才是受伤害学生最需要的教育。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