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显示,小女孩双眼四周红肿 女童被家长虐打,依赖于警方的调查,必然会引发家长的怒气,再次虐打明显具有报复嫌疑。那么,父母动手虐打孩子,一旦无法达到违法标准,警方只能将其当作“家务事”。如此之下,对于某些具有暴戾倾向的家长,无疑会让孩子面临屡禁不止的噩梦,对他们的身心伤害可想而知。 应该说,从法律角度而言,对于虐待殴打未成年的行为,都予以严厉禁止。不过,不管是刑法规定,还是婚姻法、未成年人法律规定,其都侧重于事后救济,而救济方式也不过是判刑、剥夺监护权等等。然而,这种保护儿童权益的方式,明显具有短板和不足。一方面,事后惩罚不能亡羊补牢,儿童权益已经被侵害,难以弥补因此而造成的身心伤害。另一方面,处罚手段过于单一,类似于剥夺监护权等规定,缺乏外部配套规定,致使纸面规定沦为摆设。 事实上,要想切实维护好儿童合法权益,关键还是要将“防护网”前移,从源头上消除侵权隐患。比如,在美国,家长一旦对孩子成长不利,将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制裁。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只要具有轻微的虐打行为,就会被剥夺监护权,由他人或者相应的社会机构承担监护职责。即便,某些家长在虐打孩子后,具有悔改的意向,也很难再接近孩子。而在我国,虐待孩子的行为,往往被看作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无疑助长了某些家长的暴戾行径。 前不久,刚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北京男婴乐乐被亲生父亲毒打致残。乐乐妈妈在律师的见证下,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9958救助中心签订《共同监护协议》,并委托律师提起撤销丈夫监护人资格的诉讼。而该案例,则是《虎扑篮球: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实施以来,全国首例由未成年受害人母亲提起的监护资格撤销之诉。从该个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间力量主动参与儿童权益保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不管是政府力量,还是民间力量,应该及时前移,注重源头保障和维护。儿童不同于成年人,不能依赖于法律惩罚的滞后性,而是应该使庇护手段更具前瞻性。假如,消除了产生暴戾心态的土壤,将儿童与虐打行为在第一时间分离,对于受虐儿童的健康成长无疑大有裨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