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改名有风险,高校须谨慎

2015-09-15 15:21:42?邓海建?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出台《虎扑篮球:“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将列入专家考察的36所中东部地区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和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名单向社会公示。

近年来,高校更名并不是稀罕事,为此闹出纠纷的也不鲜见。有统计显示,自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2013年底,河南一次性为省内7所高校集体更名;今年6月,四川大学因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而书面“正式向教育部提起行政复议”。

客观而言,一所大学的更名,也许有现实必要性和与时俱进的理念考量。但前提是要明白,一座高校的校名,其实就是它的无形资产,早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紧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标志。随着岁月的积淀,一些高校的校名已深入人心,成为相关大学的“金字招牌”。就此,笔者以为,高校更名还是慎重些好。

首先,校名作为一所大学长久以来积淀的文化形象符号,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是很多年、甚至很多代人集体心血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校名不仅要能够传递出办学特色的信息,也要给公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公众对学校的社会认同。而高校更名,直观上无疑会割裂、黯淡或混淆相关大学的文化符号,不利于保留人们对相关大学长久以来形成的记忆,减损社会对相关高校的认同感。

其次,高校更名,必须考察两个条件,即有无更改的必要和有无更改的条件。国家对高校更名,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此次列入集体更名考察的36所地方高校和9所独立院校符不符合这些规定暂且不说,单就他们的集体更名潮中的“学院”改“大学”、小地名改大地名(市改省等)来看,与以往高校改名的求大求全如出一辙。如果仅仅是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出发,一味求大求全或者跟着热点跑,这样的更名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去的是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信赖。

要知道,著名高校之所以著名,根本上不是靠名称来吸引眼球,而是靠办学质量取胜。现在的社会、家长和学生,评价或认同一个学校,早已不是想当然、只唯“校名”是从,而是要看具体的办学水平和实力。也就是说,校名起的再大再好听,如果没有扎实的办学质量,也是枉然,不但起不到提升学校名气的作用,还有可能落得个东施效颦,徒增笑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