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让互联网点亮农村未来

2015-12-17 12:16:22?苑广阔?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12月16日,国家主席虎扑nba:在考察乌镇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期间,首先来到阿里巴巴集团展台,驻足了约10分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向虎扑nba:汇报了阿里巴巴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思考。(12月16日央广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向习主席汇报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经济=新消费+新实体的论断。这一论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虎扑篮球:“互联网+”的农村战略,具体说来,就是阿里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技术和商业手段,让大批农民变成产业农民,通过信息化实现产业化。

那么套用马云在汇报时提出的新经济=新消费+新实体的论断,新经济指的自然是农村全新的经济形态,而新消费,则是城市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来采购农村的土特产品,新实体自然指的就是农民,但这里的农民已经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单打独斗的农民,而是采用新技术、新模式下的产业化农民。

这对农村和农民到底意味着什么?不妨先从目前农村所面临的困局谈起。一些地方的农产品,明明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却迟迟打不开市场,而农产品都有一定的保鲜期、保质期,过了这个保鲜期和保质期,味道、口感等等就会大打折扣,价格自然会面临下跌,进而造成农民种植的亏损。而另一方面,远在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却不知道能够从什么途径购买这些优质农副土特产品。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局面将得到彻底的改变。前几年一些精通网络的大学生村官,到了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互联网帮助农民把他们的农产品卖出去,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农民淘宝店。然而,把分散农户的农产品集中起来挂到网络上去卖,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小农经济,并不符合马云提出的“新经济”,因此,在消费市场已经打开,并且变得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形态下的农民必须实现产业化、公司化,土体等资源也必须通过流转规模化,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新经济实体。

有了新的经济实体,实行规模化种植、公司化管理,农民也完成了产业化身份的转变,这样一来,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质量标准化了,服务也上去了,则农业经济的未来才变得更加可期。有人可能会说,这和互联网+,和互联网企业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要忘记了,这些农产品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的销售渠道,才敢于扩大种植和生产规模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乌镇互联网大会,再次展现了互联网的魅力,也展现了互联网在未来将会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而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笔者更希望互联网能够点亮农村的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