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各地精准扶贫的热情高涨,纷纷精准识别贫困户,分类制定脱贫计划。然而,一户一策就等于“精准”了吗?还是要看这个“策”是否接地气,能否见实效。 走访一个贫困县,扶贫计划已细化到户,比如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主推山羊精准扶贫工程,3年扶持1万户脱贫。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企业服务、保险兜底,县里干部说:“只要家里有劳力,稳定脱贫不愁。”可好项目未必都接受,有的贫困户虽然被划到计划里,却直呼干不了。一位贫困户说,孩子上大学,老人常年生病,家里月月都要现钱,而养山羊,到3年后出栏高峰才有钱赚;也有人说,家里孩子小,老人生活不便,有心养羊,可没那个时间…… 致贫原因多样、多元需求叠加,这正体现了当前贫困现状的复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解决好这三大命题,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当前,许多地方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找到真“穷人”、摸到真“穷底”,“怎么扶”问题开始显现。有的地方脱贫计划列到表上,但不切合贫困户实际,农民不买账;有的上扶贫产业,市场没摸清就扎了进去,结果水土不服,投入打了水漂,“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工作不实、不细。 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新阶段,“硬骨头”之所以“硬”,因为剩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基础差、发展能力弱,靠以往“一招就灵”“一个模式”很难行得通,需要立足实际、因户制宜。常规普惠政策到后期恐怕也已经很难奏效,需要吃特惠政策的“偏饭”。越往后,脱贫越难,越要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正沉到农村,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才能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拿出“超常规”办法。脱贫不是追求一时摘帽,而是实现稳定脱贫。转变传统扶贫方式,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入千家万户。了解实情,才能对症下药,缺啥补啥,让扶贫计划合理、攻坚措施对路。向改革要新路,有的探索资产收益模式,将项目资金折股,倾斜给贫困户;有的通过产权改革,让贫困户土地入股,分享农业增值收益。 有“超常规”行动。有真贫,不可怕,怕的是假脱贫、虚扶贫。脱贫攻坚是“责任田”,要有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基层干部要敢于担当、不讲条件,为贫困户的家事“跑断腿”,畅通扶贫“最后一公里”,才能交上合格的脱贫答卷。 有“超常规”制度。完善考核机制指挥棒,将脱贫实效与考核挂钩,挤干扶贫水分。贫困户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多听听农民的感受,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多在“实”字上下功夫,多些精准发力,再硬的骨头也一定能啃下来。(摘自昨日《人民日报》) |
相关阅读:
- [ 12-15]摒弃“等人送小康”的脱贫心态
- [ 12-12]“扮羊脱贫”就不怕当地百姓揭穿?
- [ 11-29]彻底脱贫目标显情怀更显胆识
- [ 11-27]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11-25]打赢脱贫攻坚战,"军令状"体现不留死角的决绝
- [ 11-25]脱贫是共享发展的一个硬指标
- [ 07-15]为何“刚脱贫又返贫”
- [ 06-25]女足“脱贫”要走对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