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监考猝死,考生冷血?
2016-01-19 11:13:50??来源: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近日一位教师的猝死,引起了社会关注,起因是《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文章的广泛传播。然而,据记者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1月14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详细] http://news.fjsen.com/2016-01/19/content_17209627.htm 教师监考猝死,怪考生冷血无知? 据该校校长杨军说,当时吴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所有学生背对该教师,学生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上的老师。这显然更符合逻辑,也更近乎人情。老师在教室最后面监考,学生不可能回头看老师;老师发生意外时没有激烈声响,沉浸于答卷之中的学生没有想到老师遭遇意外。这很正常。在未掌握真相之际,便痛“殴”学生,谴责应试教育,显然不客观。[详细] /r/2016-01/19/content_17206718.htm 或许因为,把孩子批评成“考试机器”更易获得价值认可 “老师猝死在监考中,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情节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发酵成一篇“热文”。“只知道分数而缺乏最起码的生命敬畏”,这样的批评角度也很适合拿来描摹中国教育病。不明真相的网民,就这样被裹挟在炮轰中国教育病的情绪中,在转发讨论时也忽视了去求证事实。 不夸张地说,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越来越廉价,信息的每一次“再传播”其实都强化了个人判断的色彩,它更大程度上也是情绪的多次发酵。[详细] /r/2016-01/19/content_17206911.htm 不是所有教育问题都必然成为“大众痰盂” 学生冷血不冷血、基础教育偏激不偏激、生命教育缺失不缺失,这些都可以商榷,可以论辩,但不能因为有了先入之见,就罗织“事实”来坐实内心的想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箭在弦上,基层青年教师生存状况也值得关切,减负也好、转型也罢,都是迫在眉睫的事。但这些问题并不能和“年轻女教师猝死监考中”发生联系。非要制造“愤点”来施压,倒不如心平气和想办法。[详细] /r/2016-01/19/content_17209994.htm 面对悲剧,应是理性反思而非强词夺理式的指责 ?尽管事件突发,实属偶然,但也不妨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假如同类事件发生在其他地方学校,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吗?恐怕不会。一方面,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环境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意识;另一方面,多数从课堂到课堂的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看之不多,缺乏基本救护技能,到了危急关头,难以从容面对。因此,反思应急救护教育,一是意识要到位,二是技能要到位。 [详细] /r/2016-01/19/content_17208149.htm 自媒体时代,充斥着大量吸引眼球、符合情绪但却与事实不符的“主观信息”,网友很容易有“点赞”和“转发”的冲动。也正因为如此,更要注意尊重事实,认真甄别,切不可脑补真相轻易做出判断。 ? 当下网络之中,许多人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点击量而发布内容。对此,在权威报道信息未出现之前,广大网友还是要尽可能进行甄别和筛选,不该盲目转发。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喧嚣的舆论左右。应该懂得,真正的观察必须尊重事实的完整与准确,而不是脑补真相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社交网络已经成为许多网友获取信息与价值观的主要来源。但是,网络社会尤其是朋友圈里的一些信息,确实需要我们所有的人呵护,说得文雅一些,叫做以事实为依据、理性表达,说得通俗一些,也可以叫做“对得起自己的智商”,“别把自己的智商硬伤暴露”。 ?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