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抢红包”只是年俗变迁的缩影
2016-02-15 17:15: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如今,红包已经与网络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手持手机,不管是摇一摇,还是咻一咻,抑或是点一点,都可以让红包的发放更加便捷和灵活。由此,在春节假期中,很多人都热衷于成为“低头族”,对于抢红包乐此不疲,甚至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年俗流失的忧虑。 其实,这种忧虑微不足道。众所周知,正是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最终衍生出了网络红包。对于过年来说,其本来的初衷和目的正是在于合家团圆、欢乐祥和,每个人都能在春节感受到更多的快乐。那么,不管是之前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还是相互拜年祈福,其最终的落脚点也正是在于寄予美好的希望。 应该说,对于网络红包来说,其流行和普及的背后,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价值。每个网络红包中,都包含了发红包者的浓浓祝福,而抢红包者也希望讨得好彩头,其寓意正在于此。唯一不同的是,网络红包与其他拜年祝福方式不同,由于其被手机所“绑架”,因此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其实,网络红包的兴起,本身说明了年俗习惯正在不断变化,传统年俗的传承和新年俗的脱颖而出,正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个小小的网络红包,无疑见证了年俗的变迁。在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这种新年俗的出现,而这正体现出了一个时代进步的印记。网络红包的背后,正是科技的进步所致,与网络时代的带来具有直接联系。试想,在曾经的农耕时代,人们过年的方式却是另外一番面貌,而那时的年俗,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希望看到网络红包的推广和普及,更希望不断衍生出新的年俗,让新年俗贴上时代进步的标签和符号。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