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着眼点

2016-03-10 16:11:41?孙叶青?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数字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可以与蒸汽革命带来的巨变相提并论。准确把握数字制造的发展趋势,促进数字制造人人可参与、数字制造产品个性化生产,对于挖掘创新潜能、引领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至关重要。

由专业人士、专门机构主导向人人可参与转变

制造业的新时代将是全民创造的时代。现代制造业需要专业知识、设备和大量投入,因而一直是大公司和专业人士从事的领域。产品制造的数字化变革,绝不仅仅是优化现有的制造业,而是将制造业主体的范围扩展到广大人群,既有制造商参与,又有普通民众参与。人们使用数字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制作模型。3D、4D打印技术的出现,将制造业搬上了普通人的桌面。通过网络,创意得以在线分享和传播。潜在的创业者和发明家,不必再依赖大公司来实现生产制造。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将设计方案传给制造服务商;也可以利用3D、4D打印机等功能强大的数字桌面制造工具,自己完成产品的制造。

制造业正处在向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主要生活在由实物组成的现实世界中,数字革命基本局限于屏幕上。今后,创客运动将使网络智慧更深入地与现实世界结合,商业互联网模式将向制造业转移,传统制造业将被颠覆。众多个人制造汇成全民创造,推动新的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全球制造业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21世纪制造业的总体趋向,不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消失,而是龙头企业对行业的垄断不复存在。拥有大量员工的大企业依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大量专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小公司,制造业的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的概念,其表层意思是把转移出去的制造业召回来,而其深层目的不是重回传统制造业,而是发展人人可参与的数字制造业。数字制造将对传统制造业构成严峻挑战,首当其冲的是以低成本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着眼于提高数字制造水平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由大批量定制向个性化生产转变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生产史就是不断创新创造的历史。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获得尊重和满足,制造业也将走向个性化生产时代。

制造业将跨越大批量定制阶段。人类社会早期处于少量定制阶段,这个阶段延续了近3000年。始于1500年的威尼斯造船厂,标志着人类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可互换零件(标准化零件)在19世纪成为纺织、机械等垄断行业的基本特征。1910年,福特公司在底特律郊区海兰帕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汽车的工厂,使用可互换零件系统,用于大规模制造标准产品,这标志着人类进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以丰田汽车制造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将量产与定制相结合,客户需求和产品之间有了更多直接联系,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得到较好满足,标志着人类进入大批量定制阶段。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批量定制阶段将逐渐成为过去时。

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业发展主流。本世纪初,制造业开始进入个性化生产阶段。个性化生产与人类社会早期的少量定制相比,在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方面没有本质不同。但它不是对早期少量定制方式的简单回归,而是基于不同技术的“否定之否定”。在个性化生产阶段,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不再是产品,而是满足人们的内在需求。有观察家预测,2040年左右,3D、4D打印技术将发展到成熟阶段。当3D、4D打印技术成为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时,制造业的个性化生产时代就真正到来了。科学把握和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是“中国制造”顺利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环节。

(作者为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综合教研中心教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