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放大城市里的每一束微光

2016-03-15 08:43:18?长江日报?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卓尔董事长阎志在书店官微上发表文章《怀念一位书店人》,透露了武汉“德芭与彩虹”书店创始人陈嫚已经去世的消息,经长江日报官方微信编发后,引来过万点击和多位网友深情留言。如今,陈嫚已经走了,但她留下的“城市上空那盏夜灯”,却依然照亮着许多人的心。

“德芭与彩虹”书店或许只是偏居城市一隅的小天地,但由于陈嫚的坚持和用心,这里成为了城市里一处特别的存在,让很多人找到了家一样感觉。一个让人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地方,多么简单的梦想,在繁华都市中却不可多得。爱书的陈嫚,追求着个人的理想与情怀,也为和她一样有着读书梦的人带来温暖与感动,点滴之间丰富着生活内涵、增益了城市精神文化价值,悄然为城市增添亮丽的色彩。感谢陈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小小的不平凡,也能不断生根发芽,让一座城市变得伟大。

为城市“造梦”,照亮一片天,并不一定都惊天动地、光芒万丈,也不尽然是一气呵成的壮举伟业。总有这样一些人,在社区里,车站旁,街道边,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也许只是经营着一份小事业,也许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也许只是延续一种习惯,但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却向周围源源不断地传递着光和热。他们常常是不起眼的,人们往往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只要一看到他们的身影,人们就会感到安心,体会到人情暖意,觉得自己在城市里并不孤单。

正因为有无数个这样的普通人,我们的城市才处处有亮点,正因为社会热切渴望美好,我们才不断寻找着奇迹与惊喜。小小的、静静的“德芭与彩虹”书店,用独特的理念和创意聚集起了一群人,也集中放大了这里的微弱光亮,让更多人注意到,原来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些人,有这样一种精神,有这样一种气质——或讶异,或欣慰,或感慨,对城市、对自己,便有了新的发现与认识。

我们纪念陈嫚,是因为我们需要更多像她一样的光亮,而当我们发现身边的光亮时,请不要让它黯然沉默,孤独前行。社会始终赞赏、肯定那些向上的力量,现有的机制也提供了许多鼓励和褒奖措施,树立起许多楷模和典型,不断向社会传递出崇德向善的正气。但相比之下,还有很多在角落中闪光的人,他们的故事还鲜为人知,他们的精神没有得到传扬。如何呵护这些平凡的光亮,让他们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照亮更多人、鼓舞更多人,是人们的殷切希望,也是城市的责任。

微弱却并非不足道,对于真善美,我们没有理由吝惜尊重、荣誉和褒扬,也不应该让那些为城市创造美好的人孤身奋战。陈嫚的书店梦,其实也得到了武汉市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而像这样的来自城市的关心,正在成为一支可靠的后援,助力个人与城市追寻共同的美好梦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