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贷”作为互联网新生事物,颇受大学生的欢迎。但也出现了大学生无力偿还而躲债甚至自杀的悲剧。这警示着大学生亟待强化消费安全和风险意识。 助力创业要谨慎量力 我认识两位大学生,都通过“校园贷”筹集创业资金,一个成功了,另一个至今背着沉重的还贷“包袱”。创业创新点燃了大学生的激情和梦想,“校园贷”提供了资金支持的可能性。不过,创业有风险,贷款需谨慎。 “校园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助创业一臂之力,用不好则会负债累累。创业成功的那位大学生,根据创业的实际需要,稳扎稳打地用好贷到的每一分钱,最终事业越创越大。创业失败的那位大学生,绞尽脑汁地贷到了不少钱,一心想干大事,却最终跌倒在用钱不慎的路上。可见,钱不在多,更不在“贷”得多,而在于能否量力而行,用好每一笔钱,这样才会“贷”出精彩、“创”出精彩。 ——@余玉明 扶正年轻人的消费观 最近,网贷消费引起不少争议。一些大学生为了讲排场,不惜借贷来“任性”血拼,招来不少麻烦。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指责、批评“校园贷”的声音。其实,消费信贷是一种金融工具,并无道德标签。如果消费观歪了,大学生借贷不免有风险,扶正消费观至关重要。 有什么样的消费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消除大学生借贷消费的弊端,有必要从学校做起、从班级团体做起。一方面,培养科学消费观,努力营造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自觉抵制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的不良风气,立足实际,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消费观摆正了,就不容易陷入“校园贷”的陷阱;消费观摆正了,也会最大化地利用好“消费贷”提供的便利。 ——@张全林 用成熟“财商”抵制攀比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校园刮起“攀比风”,误导消费。学生借助“校园贷”,实现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有的明显超出了承受能力,背负“巨额债务”,教训深刻。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主要是虚荣心作怪,没有养成理性而成熟的“财商”。 一个人有没有理财意识和能力,是“财商”的重要体现。“财商”并非天生就有,离不开有益的教育,更是抵制攀比消费的法宝。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消费不能替代学业、攀比无助进步,需要提倡节俭节约风尚;其次,合理规避风险,以“能承担、减轻家庭负担”为消费原则,拒绝盲目跟风;最后,提高金融、消费领域的敏锐性,既不回避新生经济事物,也要有相应的警惕意识。 ——@庄永明 |
相关阅读:
- [ 03-23]“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
- [ 03-23]“校园贷款”作为金融产品,不能在监管之外
- [ 03-21]“校园贷”需立足校园才繁荣可“贷”
- [ 03-21]拿什么拯救陷入校园贷风波的大学生
- [ 03-16]校园贷款何以“贷”走人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