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国的金融数据已经由央行于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4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4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5月份贷款增加9855亿元,存款增加1.83万亿元;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798亿元。 这些数据透露出的信息颇为微妙。一方面,本月M2和社会融资存量双双回到13%以内,这显示出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已经开始从原先的“稳健偏宽松”再度回归“稳健”,虽然就单月信贷的数额来看,比上月有一定增加,但主要的原因是今年4月信贷量过低所造成的。另一方面,社会融资受表外业务规范监管的影响,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度减少进而拉低了社会融资的增量,而在货币供给方面,受存款结构性变化影响以及基数效应因素影响,M1和M2的“剪刀差”仍然在持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金融数据变动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仍然未有改变。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已经逼近中央政府确定的今年GDP增长目标的下限,二季度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要想摆脱这种下行趋势仍然面临很大困难。从两年前经济增速出现下行势头开始,舆论就不断呼吁放宽货币政策,期望以加大信贷规模来向社会输送流动量,以对经济运转起到润滑作用。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前两年尽管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坚持为“稳健”,却通过连续的降准降息,创造了近十年来最为宽松的货币环境,央行将货币政策的官方表述修改为“稳健偏宽松”。 但是,在经济转型已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沿用曾经行之有效的货币宽松手段来刺激经济,已经很难收到效果。按照央行在每次降准降息时的官方表述,货币宽松的目的是为了向急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使它们能够摆脱目前的难关。但是,事实却是,银行释放出来的资金大量流向了资金并不紧缺的国有企业,客观的效果是造成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央企将资金大量投入房地产市场,并制造了多个“地王”。这种情况只能表明,信贷货币在投放市场以后,由于流通过程中存在多重梗阻,并不能保证按政策意愿进入中小微企业。因此,简单的货币宽松已经不可行,比货币宽松更重要的是需要理顺货币流通渠道。 理顺货币流通渠道,这是一项比货币宽松难得多的金融调控。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市场化,它们在放贷时需要实现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央行对于货币流通还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这正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着力的方向。最近几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受经济增速下行的影响,这种改革的力度常常会有所减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给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通过持续的改革建立起有效的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渠道,在实现了这个目标之后,即使货币供应总量有所减少,也可以视为一种正常情况。(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