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治不了家庭厨房外卖病
2016-07-12 15:48: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近日在谈到“家庭厨房外卖”时表示,家庭厨房没有法律界定,不支持这种网络订餐方式。同时,他透露《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将出台,网上订餐记录必须要在线上保存6个月。(7月11日 《京华时报》) “家庭厨房外卖”是否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当然是。外卖食品图上“高大上”,网下“脏乱差”的问题,在订餐APP上本就屡见不鲜。而家庭厨房外卖的参与主体基本都是“散户”,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无健康体检。显然,相比订餐APP,家庭厨房外卖存在的问题更多,隐藏的食安隐患更大。但这意味着要对“家庭厨房外卖”一棍子打死么?未必。道理很简单,监管的目的是让事物变得更好,而不是借故让它死掉,否则哪还有创新的空间? 不否认,目前很多“家庭厨房外卖”是一个违法的存在。比如,缺乏营业执照,从业者没有健康证,食品制作环境脏乱差安全无保障,等等。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任由其放大,后果不可想象。因此,加强监管尤为必要。 但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管?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的倾向是让他们统统“安乐死”。这能解决问题么?试想,假若不能取得牌照,“家庭厨房外卖”会怎么办?我想,那些卖情怀、试图“煲出家的味道”的守法店家,很可能会离开。而那些“劣币”则可能在订餐APP上继续“打游击”。这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么? 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家庭厨房外卖”何以大受欢迎?我想它能在众多订餐APP中脱颖而出,最重要原因就是契合公众的诉求——“煲出家的味道”。也许,它不如快餐价廉,也不比餐馆味美,但在竞争加剧、生活节奏飞快的都市中,又有什么比“家的味道”更让人期待与流连?我们可以封杀“家庭厨房外卖”,但封杀得了公众的“家味刚需”么? 事实上,“家庭厨房外卖”面对的监管难题在专车、互联网金融上,都曾出现。比如专车的出现,一下子切中公众需求,用户不断增多,进而衍生一系列问题。随后监管跟进,叫停无营运证专车,但这扼杀了公众的刚需。在相互博弈、妥协下,一些地区允许“个人专车”有条件运营,而公众也开始意识到专车无牌上路的安全危害。尽管这还不完美,各方之间仍存在巨大争议。但妥协之下,公众需求得到释放,社会效率得到提升,很多城市打不到车的问题得到缓解。这些“前车之鉴”都提醒我们,面对聚沙成塔的“互联网+”,封杀不如引导。 “安乐死”治不了家庭厨房外卖病。面对聚沙成塔的“互联网+”,面对公众天量的“家味刚需”,封杀家庭厨房外卖,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良币退市劣币猖獗,让家庭厨房外卖更不安全。因此,与其封杀,不如顺势而为、合理引导。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家庭厨房外卖的准入标准、食安标准,将其纳入法制轨道。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监管,对利用家庭厨房外卖非法经营的摊贩,严厉处罚、以儆效尤。若如此,家庭厨房外卖的安全还是事么? |
相关阅读:
- [ 07-12]监管网上家庭厨房要把握“时”与“势”
- [ 07-12]禁外卖电动车入校不等于禁外卖
- [ 05-03]对“梯子外卖”宜堵更宜疏
- [ 04-20]铲除“外卖垃圾”不妨“复古”一下
- [ 04-13]外卖配送监管,需要“霹雳手段”
- [ 04-11]美团“不美”,外卖岂能是一本糊涂账
- [ 04-11]“美团不美”也是“懒食之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