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微商时代,别盲信朋友圈

2016-08-30 13:27:25?敬一山?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当朋友圈无可避免地被商业渗透,消费者为自己把好“第一关”,别盲目听信朋友圈的“宣传秀”,应该成为常识。】

近日,苏女士在网络上发帖称通过一些微信公众号上的宣传,添加了自称是“减肥瘦身老师”个人微信号,被劝说购买了号称是私人定制的2000多元的减肥产品,发现无效后无法退款。减肥产品、面膜、化妆品等,可以说是微商在朋友圈最喜欢售卖的产品。利用社交网络来做生意,是微商运营的核心模式。朋友圈减肥产品遇到的骗局和维权难,也已经不是新问题,是伴随着微商蓬勃发展而产生的监管难题。

针对微商所引发的这些问题,呼吁加强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多。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微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种新的销售方式,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低成本创业的机会,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所以加强监管需要更具体地分析微商存在的问题,拿出细化的方案,而不是笼统地整体打压。简单分类的话,在朋友圈售卖产品的主体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有合法证照的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这类主体虽然在朋友圈平台销售,但因为具有明确的法律身份,是可以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范畴的;其二则是个人销售,从法律形式来说属于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当下出问题比较多的也是这种类型。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问题,治理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互联网平台既然提供了专业化的销售平台,并且从中获利,那自然就要承担必须的责任。这在法律层面应该进一步明确。

第二种类型本质属于私人交易。很多消费者在遭到欺骗后会找互联网平台维权,但现实中比较难得到法律支持。对于这类交易,法律上怎么定性,事后怎么追惩,还需要更多的讨论来界定。但从很多现实案例来看,如果消费者多一些防范,别盲目听信朋友圈的“宣传秀”,并不难避免被骗。当朋友圈无可避免地被商业渗透,消费者为自己把好“第一关”,应该成为常识。这和完善法律、要求互联网平台承担更多治理责任,也并不矛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