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惩戒直播伪慈善还需下点真功夫

2016-11-21 11:01:06?周磊?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今年十月初,一段网络主播在大凉山搞假慈善的直播视频曾刷爆网络(成都商报曾作连续报道)。19日,经成都商报记者多日来调查,实际上,在凉山做伪慈善直播的团队还有多个,直播内容五花八门,且目的都是为了吸粉赚钱。(11月20日《成都商报》)

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将伪慈善的镜头对准大凉山这个相对贫困的地方,不仅只有“快手杰哥”这一个直播团队。借慈善之名给当地村发钱,直播完事后将其收回,其根本目的是为圈粉赚钱。这类伪慈善已经不是首次出现,虽然引发舆论强烈反响,但事实上这一极具讽刺意味的“慈善诈捐”并没有隐退的迹象。无非是媒体曝光一起,平台不痛不痒地封停涉事账号。

类似于“快手杰哥”这样的好几个直播团队,已经在凉山进行了为期几个月的公益直播。当然,衣着悲情色彩外衣的公益是做给粉丝看的。从给老人喂食东西,到帮忙洗脚,再到让老人拿着数十张百元大钞摆拍,都是提前设定的故事情节。因为这样的直播更具“温情”,更能赢得粉丝的追捧,也更容易获得观众的"礼物"打赏。讽刺的是,直播过后,被捐助的主体往往只能获得微薄的"辛苦费",或是一点面条,一件衣服,一条毛巾等。而那些拉着公益大旗的网络主播,从中获利则可达到六位数。这种鲜明的对比,刺痛的恐怕不只是粉丝的“爱心”,更是对整个慈善事业的伤害。

伪慈善的背后,是粉丝经济的驱动。直播平台走近大凉山的贫困群体,并以煽情的道具编织出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于观看直播的粉丝而言是一种透支消费。这种别有用心的公益慈善,待被骗的村民反应过来后,会致使其心生强烈的反感。从先是感觉到“好心人”发钱的喜悦,再是收走钱的诧异,之后是苦等的失望,再到知道真相的气愤,这一连串的心理变化甚至可能影响村民对外界的态度和认知。不但老百姓受到的心理创伤难以饵平,给慈善扶贫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哪里穷,就去哪里”。踩着生活在贫困中的老百姓的肩膀,实现自己月入数万的美梦,这类主播简直是恬不知耻。“摆拍诈捐”式的直播既抹黑了慈善,也过度消费了老百姓,有损当地百姓的形象。就法律层面而言,直播伪慈善已涉嫌触犯《慈善法》的相关规定。伪慈善背后的“真诈捐”,性质更加恶劣。虽然快手官方微博针对此事宣称,对查实利用直播进行伪公益的“杰哥”进行永久封号处理,但问题远不能就此作罢。

层出不穷的直播乱象一再表明,现行的监管体系还太过薄弱。11月4日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指出,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禁止重新注册账号。这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但遏制直播乱象绝不能仅仅依靠平台自治。不妨建立信用制度,由民众对其进行监督,让市场判断是否对其进行惩戒,确保信息流通从而实现监督作用,这或许比难以起到震慑效果的法律更具效力。

此外,封禁违规账号并非惩戒涉事主体的杀手锏。若想避免伪慈善挖空社会公益根基的恶果,加大违法违规成本显得尤为重要。仅对违规账号封禁不免有种隔靴挠痒的感觉。将黑名单制度与个人信用挂钩,正契合对恶意骗捐"零容忍"的姿态。当然,落实这些办法有赖于监管部门和广大网民拿出真功夫,维护直播平台的秩序与消费不起的慈善公益。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