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人受骗现象,不能止于感慨与同情,还要有作为,用实际行动打掉诈骗分子的嚣张气馅。】 每次读到老年人被骗子用高价保健品诈骗的社会新闻,心头都不免泛起一阵酸楚。许多老人的退休金本来就不高,有的完全靠子女供养,平日里节衣缩食,一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一旦落入骗子精心布下的美丽陷阱,存款就成千上万地往外掏,换回一大堆被吹得神乎其神实则作用不大的保健品,被斩得“一颈血”而不自知,就算知道上当受骗,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也往往选择打碎牙齿往肚里吞,不敢告诉家人,可怜复可叹。 在“飓风2016”专项行动中,广州荔湾警方于近日端掉一个高价售卖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团伙,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专门坑老年人,骗阿伯阿婆,这样的钱你们花得可心安?还有一个细节令人大跌眼镜:主要犯罪嫌疑人早年毕业于国内知名学府,是经济管理类的高材生,曾担任某著名企业的地区负责人。试想,一个知名学府毕业的经济管理高材生,用他的智商与学识去骗那些与社会有些脱节的老年人,老年人如何斗得过他? 警方神勇,斩断这些伸向长者的魔爪,大快人心。点赞之余,不免忧虑,面对此类案件多发态势,靠警方单打独斗能否抓得过来?不说别的,在我居住的小区,周边就有几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用品店,有的在店里摆放了七八张床,每天都躺满老年人,男女皆有,这是卖高价保健床垫的;有的在店门摆放了一些仪器,喷头不断喷出一些蒸汽,老人张开嘴不停吸入迎面而来的蒸汽,这是卖保健器材的;有的挂着文化传播公司招牌,把老人关在里边开讲座,至于卖什么,外人不得而知……有些店也开了一些日子了,一些老人天天守在店里,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不敢说这些专门向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行为肯定有问题,但从其打“健康牌”“亲情牌”以及走高价路线的经营模式来说,暗藏的风险极大。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对专门诈骗老年人的行为能否打提前量,或在注册关将他们堵在门外,或在经营关严格监控,不让诈骗老人的企图变现,而不是等到老年人上当受骗、报警之后才由警方介入,查案、抓人。和全部在线上操作的电信诈骗不一样,向老年人兜售高价保健品的诈骗行为,几乎都是线下操作、面对面进行,有的还大门洞开“做生意”,要发现并不是特别困难。假如,行政监管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这类经营行为,能够进去查看一番;或微服私访,问问经常出入这类场所的老年人,就不难发现这类非法经营行为。然后,按图索骥,上门查处,最大程度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老年人受骗现象,不能止于感慨与同情,还要有作为,用实际行动打掉诈骗分子的嚣张气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