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讲好中国故事,换来综艺“清如许”

2017-01-25 08:43:04?王阳?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最近,以名人读信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在网络上收获了如潮好评。仅在某视频网站上,第一期节目的浏览量已近千万次;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相关话题也一度跻身三甲。

《见字如面》的节目模式并不复杂。张国立、何冰、归亚蕾、张涵予、王耀庆等影视大腕逐一登场,以纯粹而多情、极简而精致的朗诵,还原一些著名的信件和信件背后的故事。这档节目被称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博得了爱发弹幕、审美挑剔的80后、90后青年观众的点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一些歌舞类、相亲类、冒险类综艺节目,在泛娱乐化之路上一去不复返,深陷白热化竞争、同质化模仿、山寨化比拼、低俗化设计的困局。而在以前,一些阅读类、文化类节目纷纷因为收视不佳而停播。

这档读信节目何以做到“清如许”?何以让文化类节目获得久违的影响力、传播力?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见字如面》走红的第一个启示是,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石,也是文化类节目提高品质的根本。纵观国内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十有八九都是从海外引进的版权,以传统文化、中国故事为主打的本土节目几乎在黄金档被“最小化”到几可忽视的量级。

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某公司负责人说,“中国电视人抢节目如抢名牌包,挡都挡不住”。这种一拥而上的短视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虽然有网民说《见字如面》有英国《Letter Alive》的原型,但此类借鉴节目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仍十分罕见。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说,《见字如面》走红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言外之意,节目走红的要义还是内容,面对大众,坚持独立审美选择,不找噱头,凭实力演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真正潜心整理、悉心挖掘、走心表现的综艺节目,在快餐式消费的当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二个启示是,精良的节目制作是打开观众心门的钥匙。与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衰败现象相比,在国外,一些电视读书节目却是收视率排行榜上的领头羊。从创办于1996年的美国电视节目“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到历史悠久的法国电视二台“读书”“文化汤”节目,都是以独具匠心的文化节目制作而长盛不衰。发挥节目主角的灵魂作用、选择精准的节目和观众定位,是它们成功可以借鉴之处。

从电视传播理论方面说,以往国内文化类节目往往固守新闻、纪录片的“传达形态”,而没有融合电视文艺、电视剧的“表达形态”,单调的节目形式、一成不变的制作手法,难免落入小众审美的圈子。《见字如面》以明星生动的演绎、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是在前期长达一年的筹备期中确定的。所谓匠心独具,创意之外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技术表达。

此外,还需要加之新媒体的传播形式,让精彩节目得以落地,打通电视、视频网站、移动通讯、社交网站,真正贴近大众和生活。

苏东坡有词曰:人间有味是清欢。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有料、有味的文化类节目,不应是综艺制作中被忽略的角落,而是用户黏性更强的蓝海。这种综艺节目不只是一种怀旧,而是呼应受众需求的精准文化产品。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往日书信,真正有魅力的文化产品,会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